■ 企业圈地报告
第七周 第六周 第五周 第四周 第三周 第二周 第一周 完全报告
■ 上市房企土地储备排行榜
上市公司 土地储备 总市值 融资/增发 最近一次拿地
碧桂园 5400万平方米 2100亿港元 预计2007年,碧桂园实现销售收入169.24亿元,纯利39.41亿元. 12月,媒体爆出碧桂园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取得的2000亩土地并未走正当的招拍挂程序。另外2000亩当地政府也可能已经“内定”给碧桂园。 查看
详细
富力地产 3300万平方米 1100亿元 预期将可于今年年底前发行A股 2007年12月7日,广州富力地产公布,集团透过拍卖形式新购置一幅位于山西太原的土地。 查看
详细
招商地产 3300万平方米 795亿元 7月30日,招商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向大股东蛇口工业区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融资23亿 12月初,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地产与九龙仓合作,以24.1亿元人民币,投得位于南京市仙林新区的住宅地皮。 查看
详细
万科 2050万平方米 2022亿元 9月5日增发31715万股A股,募集资金总量近100亿元. 11月26日,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以20.13亿元获取上海铜山街项目60%的权益。 查看
详细
保利地产 1007万平方米 1075亿元 7月增发不超过3.5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实际募资将超过194亿元。 12月5日,广州拍地,保利地产和宏城发展平分金沙洲四幅居住用地。 查看
详细
金地集团 近1000万平米 537亿元 6月初,已进行了近45亿元募资,8月再次公开增发,募集180亿元资金。 金地集团公告称,于9月11日通过挂牌方式以15.9亿元的价格获得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南区地块4-2地块。该地块占地面积243989平方米. 查看
详细
金融街 400万平米 480亿港元 预计将从市场上募得116亿元资金 12月5日,以8.35亿元的价格获得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224号住宅及商业项目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 查看
详细
SOHO中国 120万平方米 480亿港元 截至2007年上半年人民币33亿元的销售合约. 10月8日上市前,SOHO中国已经拿下了这个项目中33块土地,另外11块土地还要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 查看
详细
■ 企业拿地路径
■ 土地储备小史
■ 07疯狂的地王(下表为2007年全国土地交易市场比较典型的“地王”资料)
日期 城市 土地面积(㎡) 起拍价(亿元) 竞得额(亿元) 竞得人 楼面地价(元/㎡)
6月21日 上海 59300 5.16 12.6 绿城集团 12509
6月28日 深圳福田 5000 0.6 1.66 天健地产 10375
7月12日 东莞塘厦 350000 6.16 26.8 万科地产 15243
7月24日 长沙 300亩 66.5 92 北辰实业&北京城开 3500
8月2日 天津 36800 0.569 10.6 深圳振业集团 8800
8月24日 上海 13709 17 44.04 苏宁环球集团 66930
8月29日 南京 272298 5.82 17.85 万科 3278
9月4日 郑州 335.85亩 3.68 8.12 河南天地置业 2132
9月8日 厦门 34800 9.83 12.9 国贸地产 17486
9月11日 广州 33287 0.43 1.8 富力地产 18729
9月11日 福州 166736 9.7 27.2 厦门万科 7096
9月18日 北京 280556 4.6 12 金融街 4674
11月29日 杭州 34800 6.76 14.76 广宇/西湖房地产 19000
11月31日 佛山 517471 75.1 75.1 瑞安集团 5004
■ 中小企业之惑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如何能够在相对合理的价位选择合适的开发企业,避免单纯的招拍挂产生的问题也是摆在土地市场上的根本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既是对市场负责,也是对开发商负责。 [全文]
新一轮全国性房价上涨已经开始,土地也随之成了抢手货。令地产商为难的是,拿不到地,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但多拿了地,又意味着要承担诸多风险。[全文]
土地市场的热闹景象,对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中小开发商不时向记者抱怨东莞拿地艰辛,不少开发商面临即将“无房可做”的危机,房企的“断粮”问题迫在眉睫。[全文]
在人们印象中,有一些企业似乎从未参加过土地拍卖,然而他们的开发用地却从未“断炊”,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开盘,隐性的土地储备仿佛变戏法一样源源不断。[全文]
■ 囤地之祸
土地是房地产开发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不规范的使用土地行为已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学界对开发商“囤地”间接推高房价的开发模式纷纷提出质疑。[全文]
开发商“囤地”行为已经直接造成了供求紧张的导火索之一。专家指出,改变土地供应模式,防止开发商囤地垄断资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全文]
开发商缘何近乎疯狂地去抢地?房产专家蔡为民说,眼下,有些公司获得土地的目的,未必是为了即期建设可售房源,只是作为资本市场的融资筹码。[全文]
《2007年中国上半年房价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指出,“开发商囤地、捂房现象严重,加剧了供求矛盾”。根据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房地产公司2007年中报,土地储备10平方公里以上的不下10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