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北京。牟其中和太太坐在桌子一旁,冯仑和王功权坐在桌子另一旁。冯仑和牟其中面对面,王功权和牟其中太太面对面。冯仑相当于常务副总;王功权是牟其中太太的副手。
1991年,海口。当年的“农高科”(万通前身)在像梁山聚义一样排座次。梁山排座次的第一标准是自然标准,要看谁岁数大;第二标准是原来的身份,看谁在原单位官职大;第三标准看贡献。冯仑自然成了董事长。
离开牟其中,冯仑说:“商人必须与时俱进,老牟不与时俱进!他利用各种体制之间的空隙,做成了飞机的买卖,这是那种生意的极致。再到后边老牟和这个社会的反差越来越大。大家都在将企业往实处做,唯独他越做越虚。”
于是冯仑回到了海南,不遗余力地在海口、三亚炒房炒地。
1991年,北京。手里只有3万元人民币的冯仑在对一家信托投资公司老总谈海南房地产的机会。冯仑开始和对方讲他也刚刚闹明白的新名词“按揭”。冯仑告诉对方这是一种全新的做房地产的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冯仑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这一单,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我们一起做,你干不干?”对方点头。
接下来冯仑骑着自行车跑回去自己出文件,然后王功权在最短的时间内把500万拿回来了。
这单生意,冯仑的确出了1300万,但这1300万要用对方的500万现金作抵押才能从银行贷出来。如果没有对方的500万现金,冯仑手中只有3万人民币。冯仑他们用这1800万,买了8栋别墅,重新包装之后,就卖了出去,大约赚了300万元。这就是冯仑他们在海南的土地上刨出的“第一桶金”。
冯仑说:“那样一个兴奋癫狂的时代,一生也不多,就像儿时的快乐一样。大家开玩笑说,天天过年,夜夜结婚。一个楼盘,一楼签合同买进,到四楼就卖出去了,接着就是点钱,晚上就数小费了。”
1992年的海南,小日子过得滋润的冯仑开始鼓捣起了企业,公司一有基础马上开始进行员工培训,开始研究企业文化。1992年9月3日,万通成立一周年纪念日,冯仑将这一天确立为万通“反省日”,6个创业兄弟定下了不买外国护照、不转移资产、不改变身份的规矩。
短短的“土匪”生涯之后,冯仑开始鼓捣他的文化理念,也真正将万通提升到现代企业行列之中。后来,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追求现代企业建设成为两代人的鲜明特征,第一代是牟其中,第二代就是冯仑。
冯仑后来总结自己的气质说受干爹的影响更大。
1984年,冯仑25岁,他从中央党校毕业。在中央党校,冯仑读了很多书,比如马列原著,不仅读德文版,也读英文版,不同的版本对照着读,连标点和注释都互相比对。真正影响到冯仑人生的,却是他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时的导师——马鸿模。冯仑拜马鸿模为干爹。在他的身上,很多地方都折射出马老爷子的影子——一种既有知识分子的逻辑与理性,又混杂着土匪气质的复杂人格。
“我老了会很像他(干爹),我根本不会退休,就是要折腾。”冯仑说。
·2007“城市•观点论坛”武汉、大连行现场实录 07/08/27
·2007:寻找未来 07/08/27
·高地价=好楼盘? 07/08/27
·“居者有其屋”的新选择 07/08/27
·倪建达:重组之后城开品牌不变 07/08/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