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开始,花样年已开始运筹在香港上市一事。
在深圳,提起已经成功拥有十年地产开发经验的花样年集团,大众是并不陌生的。10年的历练,让花样年在深圳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品牌。
成都市场日益成熟
2007年11月,花样年成功介入成都蒲江生态旅游项目,并成立专项公司“花样年(成都)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获得首期建设用地12.4万平方米,这标志着花样年即将拉开大溪谷建设的帷幕。花花样年•大溪谷总体规划占地约4.87平方公里,包括3个高尔夫球场和100万平方米的配套建筑,整个项目分为大三期开发。
拟建高尔夫球场规模为45个洞,分为公众球场、会员制球场与锦标级球场,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3年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整个西南地区首席原生态的45洞golf运动场,也是四川最大规模和最高规格的高尔夫圣地。
这只是花样年进军成都的其中一步。
对于花样年集团而言,成都市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01年花样年集团更名时,花样年就把成都作为跨地域发展的桥头堡,揭开了花开中国的序幕,经过几年发展,花样年成都公司总资产从成立时的约500万元,发展到了近年约10亿元,成为整个花样年集团扩张战略中最成功的城市。
对于在花样年集团战略中居功至伟的成都市场,集团总裁潘军评价甚高,他认为成都的消费力和经济增长动力都非常强,花样年非常看好成都的发展。据介绍,目前集团已在成都初步完成了战略布局,成都主要区域都有花样年的项目,而且花样年的“花”“样”“年”三大产品体系,在成都全部得到体现。
由于深圳开发市场上土地资源稀缺等原因,从2006年开始,花样年已逐步将深圳的开发投资转移至成都。
能否成功上市有待证明
而在另一方面,潘军曾多次公开承认将准备赴港上市。面对记者提问,潘军明确表示“我们目前正处于准备期,预计今年到明年准备在香港上市,从市场上募集资金30亿至40亿元。”
潘军表示,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品牌并获取发展资金是花样年选择上市的主要原因,“目前投行正在为我们做上市辅导,其他的中介机构如顾问、评估、律师都已介入。”
2006年,花样年实现了投资集团和房地产公司的资产剥离,并完成管理中心模式和体系的建立。成为一个以房地产为核心,以金融、服务业为先导的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我们的土地储备是200万平方米,力争在上市前扩大到500万平方米的规模。”潘军如是表示。
从2006年开始,花样年已开始运筹在香港上市一事。
但花样年谋求上市的计划并未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
深圳房地产资深人士秦刚分析,花样年集团没有成功的上规模项目,仅有几个小项目,说明其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差,此外,管理团队的执行力、企业的可持续能力以及团队的稳定性都令人怀疑。
秦刚表示,“上市后,公众公司的透明度要求很高,而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可能达不到,就存在可能违规的风险。还有就是盲目扩张,扩大土地储备,但却未必有能力及时开发,造成资金浪费和资金成本过高。”
而究竟谁的话更正确,或许只有时间能够检验。
·复地入伙 九龙仓中国无锡破局 08/05/13
·SST幸福股东退出 华远上市又近一步 08/05/13
·德思勤研究:深圳楼市“破冰”集结号 08/05/13
·致万科的管理层 08/05/13
·影像志:震后余生 08/05/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