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地:稳健抑或激进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7-12-16 17:03
评论
事实上,随着复星国际的上市,复地获益良多,几个月之内连续在西安、长春以及武汉获得了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复地保守得让人吃惊。
>>进入相关专题:2007年度巨献:中国房企“圈地报告”
截至上半年,在复地的中报他们依然只有537万平米的土地储备,与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规模圈地的行动相比,复地仿佛固执的玩着自己的游戏。
即便如此,复地依然说自己的土地储备足够未来4-5年的开发之用,也即是说,复地认为自己的开发能力只有每年100万平米的水平。
对于期望跨越A股和H股两个资本平台的复地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与之相对的是复地的负债,大约是国内房地产上市企业中少有的在50%以下的,大约只有38%。
复地似乎慢慢地退出了中国地产的第一梯队。
保守的资金策略
当其他房地产公司还在通过银行借贷,像“卖大白菜一样卖房子”的时候,复地固执地执行着“拿地-找钱-合作开发”的路子。
“金融和房产的结合才是房地产行业的最佳组合。”范伟认为真正的房地产管理者就是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者。复地锲而不舍要找基金进行合作。
在复地的每一个项目中几乎都能寻找到基金的影子。
“如果纯粹从公司规模的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那就根本不需要花这么多精力。因为国内的公司会觉得和国外基金进行合作太麻烦,费时费力。”范伟说,“我看到了墨西哥和美国的房地产商是如何运作的,我还知道欧洲、美国甚至印度的房地产商是如何运作的。这是国内一些企业通过找资料所不能学到的。”
但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希望获得境外基金投资的方式显然制约了复地的发展速度。其固然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但同时也确然影响到了复地自身的发展速度。在国内房地产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情况之下,复地显得有些固执。
事实上,无论从复地本身的考虑来看,还是从基金方面来看。大家对投资共同的考量也许就是风险防范。然而,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房地产也许最无需担心的便是风险。
战略调整
此前复地可能是上海全国扩张最早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尤其在2004年宏观调控前,复地成功通过融资获得充裕的资金而进行全国扩张,从而避开了受房地产调控影响相对较大的上海市场。此后,复地在上海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只2007年,仅占到35%左右。
但复地的全国扩张显然是保守的。
“新的土地购买方面,目前有一些企业部分土地会转卖出来,作为一个企业需要考虑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做一些判断,是适当地放慢脚步还是借此机会去收购?我们要做一个比较好的判断,然后才能去下决心,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该怎样做。”范伟非常保守的土地储备策略似乎影响到了复地的扩张。
但资本市场显然对复地的保守并不买账,年初宣布回归A股的复地在年尾依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缺地成为复地的名门。
复地在下半年变得激进起来。
也许是迫于A股的上市压力,下半年,复地加快了土地储备的步伐,除去上半年豫园商城拍下的武汉地王之外,复地通过联合收购,持有陕西省建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的股权,进入西安房地产市场。获得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事实上,随着复星国际的上市,复地获益良多,几个月之内连续在西安、长春以及武汉获得了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这使得复地在年内的土地储备可能增加到1000万平米左右。复地显然已经在考虑是否将摆脱以往的模式,进行跨越式发展。
2007年,复地高层曾披露,未来复地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有所转变,除高档住宅这样的传统优势外,复地将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项目,即包含办公、商业、住宅等多种产品类型的综合项目。
“复地未来也将会多投入资金,以获取城市中心的高价土地。”复地内部的回归A股工作小组组长曹志东说。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胡志刚深圳房价狂飙喜哉?忧哉?
时代业绩会:下半年广州为主扩张 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地方
2015-08-04
博鳌特稿:王灏 首创新里程
2015-08-03
招商地产要退市了? 招商局蛇口将换股吸收重新上市
2015-08-03
7月销售同比大增 万科与彩生活物业“竞赛”开跑
2015-08-03
江北多收了三五斗 正荣南京7月业绩水涨船高
2015-08-03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