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王健林脾气很急,很火爆,但绝对是一个工作狂,工作干劲十足,凡事亲历亲为。也有人说王健林豪爽直率,有男人气概,做事做到兴头时,丝毫不计较成本,嘴挺“狠”,骂起人来不顾忌其他。古人说相由心生,但以上传闻与照片上的他相反:他看上去慈眉善目。在行业里,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订单地产”,并且做得风生水起,堪称中国商业地产第一人。
王健林曾说,“万达集团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在1992-1993年,第二次是在退出足坛后,万达做出了进军全国房地产业的决策”。
其实在2000年转向商业地产开发之前,万达已经经历过一次转型,当时发现住宅开发的最大风险在于现金流的不稳定性,为了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集团决定由住宅开发转向多元经营,于是和一些外资企业联合搞起制造业,加上自己经营的药厂、酒业、超市公司等,多元化经营并没有为集团带来希望得到的稳定收益,反而由于人才结构的单一化,暴露出对关联性小而行业跨度大的产业的不适应性,除了和外资企业联合的制造业外,其他产业效益“几乎不赚钱”,万达开始收缩其他产业,回到老本行——住宅开发。
1988年,王健林请缨“主政”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做旧城改造,1992年公司股份制改革变成民营企业,王健林开始持有万达股份,真正成为了一名商人。“1994年,大连市体委主任找到我,说国家想搞足球联赛,我也算个著名的球迷了,所以就干了!”中国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万达足球俱乐部因此成立,足球联赛很快在国内风风火火热闹起来,万达成了最大赢家:六年四夺甲A冠军,创下连续55场不败纪录,大连万达也开始闻名天下。数年之后,王健林退出足球,“六年我们总投入了3个多亿,收回1亿多,净投入两个多亿”,他认为自己退出足坛绝对不是因为钱,“一年几千万,我花得起,但是把名声搞臭了,我就赔不起了!”万达发家于地产,扬名于足球,直到今天,许多人还认为万达是一家“体育公司”。
退出了足坛,万达将精力全部集中到地产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给长春明珠项目做配套开始接触沃尔玛,用王健林的话说,这次接触沃尔玛并不是有意识的要做商业地产,其初衷只是为了“好卖房子”。通过与沃尔玛这接触,王健林忽然发现:沃尔玛及其所采取的“预建”(即国外普遍采用的“build-to-suit”模式)方式,正适合万达在全国进行跨区域经营和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两大优势,而其为租用场地所提供的租金,又恰好满足了对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的需求。于是,在2001年,公司董事会果断做出决定:向商业地产转型,从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长春购物中心开始,专注于商业地产开发
“第一次上门跟人家说,一口就被拒绝了,慢慢谈,一次一次上门谈,整整花了一年。”王健林告诉记者,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上门跑了几十趟,对方才同意“试一试”。王健林将自己的完美构想让沃尔玛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选定了地段优先告诉沃尔玛,然后根据沃尔玛的需要协商设计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如期交付使用。“实际上,沃尔玛也很希望能有这种模式,只是以前地产商们都没这么去干。”万达在一年之内让沃尔玛在全国6个城市试了六次,结果美国百胜、新加坡百胜等10多家全球连锁企业也加入了“合约”,“订单地产”模式正式形成。尽管和沃尔玛的谈判很漫长,但最终双方还是走到了一起,并由此开创了中国房地产业“订单地产”的新模式,这个新模式就是通过与商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选址、共同设计,使得商业地产开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王健林曾公开说,万达的定位不再房地产企业,而是一家以投资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商业地产,方向则是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做百年企业。
·王健林百亿资产转战A股 07/08/28
·贵州旅游地产逐步发展 07/08/28
·地产基金收购项目以商业物业为主 07/08/28
·商品房预售新规反响强烈 07/08/28
·大连万达欲转道A股IPO 07/08/2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