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从地主到资本家
文/武瑾莹
2009年1月9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华侨城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党委副书记任克雷直言,华侨城的一个很重要变化是由一个“地主”变成了一个“资本家”。
由地主变成资本家,其实是指华侨城现在是用所拥有的土地去发展壮大,而不是靠地租获取利益。在2008年,能用土地、项目获得较好利益的企业屈指可数,而华侨城的波托菲诺却在2008年上半年低迷的市场中成为仅有的亮点。
然而,楼盘的热销却难掩华侨城在资本市场的无力,尽管华侨城2008年放了很多心血在资本市场上,但大环境的疲软让华侨城难以独善其身。
首先是华侨城一直推进的房地产业务整体上市的事宜并未按照预期在2008年内完成。
2007年11月7日,华侨城控股发布公告,表示华侨城集团整体上市方案已经获得国资委原则上的同意,华侨城集团将把其持有的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华侨城有限公司等相关公司的全部股权注入上市公司,以实现华侨城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于是,2008年,成为了华侨城整体上市最重要的一年。
2008年4月15日,华侨城集团整体上市方案最终出炉。
华侨城集团与华侨城签署的《国有产权转让协议》,将集团旗下所有业务除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悉数转予华侨城。该方案具体涉及华侨城集团下属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华侨城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华侨城有限公司等13家公司全部股权。
2008年6月7日,华侨城公告《关于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决议》,称华侨城以增发形式募集资金购买母公司华侨城集团旗下13家公司的股权,公开募集不超过83亿元,大股东华侨城集团承诺全部认购。
此后,整体上市的事情便一直停滞不前。为了静候证监会通过审核,华侨城从盛夏等到了隆冬。然而,直到2008年结束,华侨城也没有如愿等到那一纸批文。
2008年9月8日,华侨城在收盘价跌破增发价格,让已通过审批但还未正式实施的华侨城增发变得有些尴尬。作为基金多年的重仓股,华侨城是08年二季度基金增持家数最多、控盘比例最大的地产公司,其成长前景开始受到基金等长线投资者的质疑。
而对依靠资本发展地产的模式而言,2008年显然并非是最好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