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受争议的老大
文/见习编辑 林向
万科这一年充满了喧嚣和熙熙攘攘的场景。
从年初的降价到5月地震捐款风波,再到年末万科宣布2009年依然降价。整个2008年,万科在争议中度过。
事实上,作为最大的开发商,万科始终处于被放大的聚焦点之上。然而争议在于,万科在用怎样的方式对待这个聚焦点。与此同时,衍生出商业理性与社会情绪之间的裂痕应该怎样弥补,精英化的万科应该怎样面对社会情绪等种种问题。
从纯粹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万科2008年的成绩单并不难看。
年底的数据显示,万科住宅销售均价为8594元/平方米,与07年的8545元/平方米基本持平,但2008年卖出了478.7亿的房子,虽然远未达到年初的800亿元目标,销售面积及金额分别同比下降了9.2%和8.6%,但在2008年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形之下,万科的成绩单并不难看。
2008年万科仍然是拿地最多的开发商。据统计,全年万科新增建筑面积约750万平米的项目储备,但拿地成本同比下降48%。甚至前五个月的拿地成本一度只有1100元/平方米左右。
2008年万科面对市场调整的策略为外界所称道,从及时调整价格,到及时调整规模,乃至自下而上的削减成本,调整管理流程。万科在2008年忙得不亦乐乎。
但即便如此,2008年万科的资金链依然受到质疑。一方面万科在2007年的高价土地受到各方面的质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被认为做好准备了的万科显然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料事如神,万科在对市场反应本身的速度远远没有王石的嘴巴快。
有趣的是在2007年,万科似乎丢掉了自己奉为法宝的数据,万科的资金周转率并不见得比同行高得太多。但同时万科在短期风险头寸及速动比率上的表现开始显现万科在资金上的压力。
万科没有高调的将这些数据宣布出来,相反,万科一方面发行了59亿的公司债,并在中期报告的时候削减了万科的全年开竣工面积。
年末,万科的盈余资金将达到21亿,几乎没有了短期偿债压力。或许这才是王石最在意的一件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万科在2008年暴露了自己。经过2008年之后,万科还是业内尊敬的行业老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