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光重新对首创旗下的业务进行了整合,明确了发展的方向。
销 售 缘溪堂等三项目在08年内获得超过21亿元销售收入
品 牌 高端住宅方面品牌优势显著
企业财务08年6月底首创的银行贷款为63.27亿元,手上现金20亿元左右
企业管理刘晓光的回归让首创开始步入正轨
社会责任汶川地震捐款763万
总分:16分08'地产G30总排名第16名
贴士:首创重组
2005年以后,首创集团将“ 以城市住宅为核心”的地产业定为集团三大主业之一,而首创置业作为首创地产板块的唯一融资平台,旗下资产的整合一直是刘晓光的首创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低迷打乱了刘晓光的重组步伐,回A仍需时日。
地产G30

 首创置业:刘晓光回归

  文/王小明

  虽然首创准备了整整一年的回A计划,但是一直到2009年新年的钟声敲响,首创还是未能等到证监会的一纸批文。在清冷的市况下,首创的项目销售情况亦宣告不佳。也许,在新年到来的一刻,唯一能够让首创稍微安心的就是年底前获批的18亿公司债了,但是即便如此,首创依然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2007年的疯狂夺地时代,首创也在天津、西安、无锡等地一举拿下了11个项目的开发权,新增了560多万平米的土地储备,这些项目在2008年逐渐让首创不堪重负。

  2008年急转直下的市场首先让首创感到了压力,上半年首创的签约销售面积仅为13万平米,较去年同期32.6万平方米下降了60%,签约销售的总额也仅为17.3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3.2亿元下降了48%。

  而此时首创一直准备回归A股的计划却迟迟未能得到监管层的批准,市场人士认为其重组后的资产结构不尽合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上半年的首创一直都在忙于梳理其资产结构和公司章程事宜,并且相继退出了苏州阳澄湖项目及太原长风项目的开发。

  但迫在眉睫的资金压力显然让首创不能忍受如此缓慢的回A进程:据其上半年业绩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6月底首创的银行贷款高达63.27亿元,而手上的现金仅20亿元左右。

  之后,刘晓光重新掌权首创置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

  或许是出于无奈,新的合作者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gicre)附属公司recoziyang被首创引入到了旗下的天津、重庆项目开发。幸运的是,首创申请的8亿元短期融资劵被还是获得了证监会的通过。而出于对下半年市场的悲观预期,顺势调整成为了首创的选择。半年报后首创宣布大幅调低年内的开竣工面积。动工面积由150万平方米降低了60%至60万平方米;而竣工面积亦由142万平方米减少26.76%,至104万平方米。今年全年销售面积也顺势调整为41万平米,比年初制定的80万平米计划减少了近五成。

  但事实上,调整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首创面临的资金压力并不因为项目的调整而减轻。根据高盛的预测,到2008年底首创的总负债将会为105亿元,而其中50亿元需在一年内偿还。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首创整整一年都在为回归A股而不遗余力:资本市场虽然低迷,但只要该计划实现,市场仍将为首创带来近百亿元的资金,首创目前的问题全都可以迎刃而解。

  年底前获批的18亿元公司债显然缓解了首创的燃眉之急,这多少让口袋空空的首创踏实了一些:至少短期的债务压力将得到释放。

  根据计划,2009年首创在沈阳、成都、天津、西安、无锡等五个中心城市将全面开工建设"首创国际城"项目,总的开发规模将超过300万平方米,虽然2009年首创仍有88万平米的项目竣工,但市况如若不佳,首创面临的压力将更为严峻。

  无论如何,在2009年里,回归A股仍将是首创最重要的功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