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葆森的远见让缩水上市的建业看起来还是赚了。
销 售 截止6月底,营业额12.08亿人民币,预计将完成4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
品 牌 上市成功对其品牌的提升明显
企业财务刚上市成功,资金压力不大
企业管理注重企业文化,企业危机意识强烈
社会责任汶川地震中积极捐款并号召员工参与赈灾行动
总分:15分08'地产G30总排名第19名
贴士:上市与扩张
尽管缩水上市的建业看起来多少有点点无奈的意味,但是上市以来,在河南地区拿地、增持项目股权等举动证明了胡葆森的策略并没有错。目前建业的项目分布在了河南郑州、洛阳、漯河、开封等18个主要城市。
地产G30

 建业地产:上市的远见

  文/王小明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房地产最动荡的一年,资本市场的行情亦是如此,两个“熊市”的叠加可以想象对于计划在2008年完成上市的内地房企来说,IPO是多么的艰难。因此,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完成赴港上市,河南建业依然遭受了市场人士的众多非议,尽管建业还摘下了“08年赴港上市的首只内房股”甚至“唯一一只内房股”桂冠。

  这种非议似乎无可厚非,毕竟建业上市是一种“缩水版”的上市:融资规模大幅减少。市场人士认为建业这是自贬身价,是为了“上市”而“上市”。正如市场人士所言,建业上市发行5亿股,按照2.75至3.8港元的定价区间下限,建业只募集了13.75亿港元,甚至扣除佣金等开支后,建业所得款项净额仅为12.65亿港元,而此前建业的融资计划是80亿港元。

  但事实上,精明的胡葆森似乎并不介意融资规模的大幅缩水。“如果地产企业无法获得资本通道,未来的命运一定是被边缘化。”胡葆森的眼光显然比大多数人看的更远。

  其实,本次上市融资的13.75亿港元,确实给建业完成对洛阳中亚的收购帮了大忙:7月初,建业地产以3.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亚洲世界发展所持有的洛阳中亚65%股权,彼时洛阳中亚拥有洛阳华阳广场项目约29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和开发权,这是建业上市以来的首次收购行动。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胡葆森的如意算盘:融资的大幅缩水事实上对于建业在河南地区的低成本扩张影响并不太大,关键在于,建业逆势上市成功让所有人都记住了建业的名字,这本身已经是一种胜利。

  事实上也证明了建业上市对于建业在河南的战略性扩张效果明显:进入下半年以来,建业频频在河南地区出手,除了11月份在河南商丘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入股商丘项目外,年底前再与河南漯河昌建签订了股权收购协议,以2.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漯河昌建24%的股权。

  此前不久,接受观点网采访的建业地产执行总裁王天也先生也强调建业的资金是稳健的,“建业仍将继续寻找发展的机会”。

  这一系列行动均被业内解读为是建业为巩固其在河南地区地位的重要举措,而扩张的后劲除了来自于其今年上半年良好的销售业绩外,显然还与其上市融资有关。

  由于建业去年为了谋划上市所增加的大量土地储备均位于河南地区,地价普遍低廉,也不存在高价拿地带来的资金风险。而反观在2008年在IPO道路上折戟的龙湖、恒大等龙头企业,它们上市的艰难无一不折射出曾经大肆圈地扩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我们还在攀‘雪山’过‘草地’”,在最近建业地产的一次内部交流会议上,胡葆森如此说到。也许,2009年的建业仍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但是不管怎样,2008年的建业仍然充当了一个赢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