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特稿 亨瑞集团:房企出海的难题与风险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5-07-07 23:21
评论
中国企业出海是最近这两年开始的,国内企业通过地产积累大量财富,需要进行全球资本配置以防范风险,这是正常的举动。
编者按:2015年,中国房地产值得记忆的年份,行业曾经的辉煌及骄傲正在改变,瞬间爆发的新概念、新思维、新元素不断与这个行业交集。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传统的开发、资本模式、商业业态却正面临着空前的失控与颠覆。所有人都在说着,要转型、跨界、突围,但前方是不是有清晰的方向?
8月11-14日,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在海南开启第十五周年大幕,观点新媒体继续推出“博鳌特稿”系列报道,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协会人士、行业精英等,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与访问,共同研判与交流“转变时期的中国房地产”。
观点网 “以后双向投资会是比较恒定的模式,这也是比较健康的。”提起近年来的中国企业出海热,亨瑞集团投资部总监王砚回忆自己去美国的情形:“199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我出国时,还是外资来中国投资比较多。”
6月23日,观点新媒体与亨瑞集团投资部总监王砚面对面,详聊这些年中国投资客对美国房地产的热捧和失落。
最近这两年,去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大量增加,在王砚看来,国内企业通过地产积累大量财富,这些财富需要进行全球资本配置防范风险,是个正常的举动。
有不少观点将近来中国海外投资热潮对比当年日本,甚至回忆起日本那场“泡沫史”。
对此,王砚则认为,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个差别在于中国人愿意做开发,而日本当时没有做开发,只是买成熟物业”。
在她看来,买现成物业只是一个资本转化成现金流的动作,本身没有做太多工作,但开发房地产显然有很大不同,更倾向于实业,承担更大风险,也创造更多价值。
多数中国房企出海还是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合作是因为没有培养自己的团队,“万科跟当地开发商合作,主要是团队组建比较晚,合作的话风险可能小一点,但是让利会比较多。”
“企业出海最难的就是人才方面,既要了解国内,又要了解国外的情况,需要平衡起来。”王砚指出,如果缺乏海外人才,中国企业跟海外公司沟通中会丧失话语权。
尽管如此,进入海外市场仍是大多中国房企的目标和梦想。
以下是观点新媒体对亨瑞集团投资部总监王砚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绿地、万达等房企都到海外进行大手笔投资,您怎么看?
王砚:绿地进入每一个市场,不需要合作伙伴,自己买地自己做,这样就掌控了更多的话语权,但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绿地高调进入美国市场,在洛杉矶和纽约郊区都有大体量的投资, 我个人觉得手笔很大,进入一个陌生市场就敢进行大规模投资,确实很有魄力。毕竟作为国企,绿地比较有钱。
万达在美国20亿美元的项目是地标性投资,有战略考量在里面,很难简单用投资回报来衡量,除去这些大型企业的案例,还有大量中小型企业纷纷进入美国市场,为人知的有安邦,复星,朗诗,碧桂园等,不为人知的勒泰,拓宏等。
观点新媒体:关于海外开发的人才团队建设,您怎么看?
王砚:所有企业都一样,出海最难的就是人才方面,既要了解国内,又要了解国外的情况。
很多国内公司跟海外公司沟通过程中,在谈判方面会吃亏。另外,由于对海外不了解,在谈判时也会上当。
国内有大公司跟美国公司谈一个比较大的项目谈了两年,这期间国内这个公司花了6000万元,最后没有谈成。
海外的团队建设方面,绿地做得比较好,去美国请了一个在耶鲁学过建筑的台湾藉人员,有在日本等国际公司的工作经验。这样,绿地团队就对国内外两边文化都非常熟悉,走出去遇到的阻力或者走的弯路就少很多,效率高很多。
观点新媒体:人才本地化也很重要。
王砚:走出去一定要有本地化,熟悉本地人的生活方式、理念以及惯性思维,这样沟通效率才会提高。
国内企业走出去最难的是,由于国内团队对国外不了解,在沟通上造成误解和延误的案例比较多。像万科的项目让利比较多,如果拥有更本地化的海外团队,就能够获得更多定价权和收益回报。
观点新媒体:万科选择跟当地企业合作是不是更好?
王砚:选择合作是因为没有培养自己的团队,万科跟当地开发商合作,主要是团队组建比较晚,合作的话风险可能小一点,但是让利会比较多,所以虽然项目很成功,但是最后收益并不大,也算是代价吧;绿地洛杉矶项目是完全自己开发的,找到了比较合适的人才,的确起了作用。
观点新媒体:国外企业想和中方合作的企业多吗?
王砚:国外企业很多都想跟中方企业合作,因为能获得多一点的合理利润和收益。像万科和铁狮门的合作,铁狮门的利润肯定比自己单独做高很多,万科刚进去要让利,熟悉了就自己做,这个很正常。
观点新媒体:企业出海项目一般能够保障的利润是多少?
王砚:如果是做地产开发之类的项目,一般的年化回报率是10%到15%之间。
如果在二线城市,比如西雅图可能收益率会多三到五个点,但是到这些地方中国投资方会由于欠缺了解而犹疑,因为这些城市的市场情况和国内的三四线城市差不多。
观点新媒体:国外开发商看重中国什么?
王砚:国外开发商主要是在中国找资本和资金,1997年我出国时还是外资来中国投资比较多。
中国企业出海是最近这两年开始的,国内企业通过地产积累大量财富,需要进行全球资本配置以防范风险,这是正常的举动。
以后双向的投资会是比较恒定的模式,也是比较健康的。很多人把中国这些年的海外房地产投资跟以前日本做比较,但这其实是有差别的。
这个差别在于中国人愿意做开发,而日本当时没有开发,只是买成熟物业。原则上来讲,买现成物业只是资本转化成现金流的动作,本身没有做太多工作。
观点新媒体:现在中国在国外买物业的也很多。
王砚:现在是有很多,主要是分散资产风险,从战略角度分析没有错。
美国地产是有周期的,经过2008年到2012年的调整,现在是回升的趋势,所以肯定会赚钱,只不过是赚多赚少、回报率大小的问题。
观点新媒体:中国房企去国外销售大部分依靠的还是华人投资移民,这样的开发销售方式能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海投资吗?
王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中华人购买一般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如果开发商是华人,现在由于移民以及留学的热潮,华人本身有一些需求,销售上会有一些倾向性。但是亨瑞在美国开发的项目,华人购买方也是15%到20%左右的比例,甚至有时候比例更小。
其它的还是本地消化,一些华人有投资需求,但不是主力。比如绿地那么大的项目,不可能95%都卖给华人,这是不可能的。
观点新媒体:以美国为例,美国人会认可中国开发商品牌吗?
王砚:这个没有什么差别,客户看的是质量和地点。
美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法治要求严格,政府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限制和要求,要通过各种安全检验,这样项目的不安全性会小很多。
中国企业出海开发势必会卖给华人,这不是坏事,也是因为有需求。不过,这在美国不是占主力,大部分项目还是本地消化。
观点新媒体:如果小企业初次出国投资,住宅还是商业的风险更低?
王砚:有时候风险不是由业态决定,是由当地市场决定,并不是某一个业态的风险更大还是更小,同样的业态盖在纽约和西雅图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停滞了,像底特律,那这个市场对地产的需求会消失。地产是最能够反映城市经济活力的,城市发展得越好,对地产的需求会越大。
开发商喜欢做一种业态,是因为了解这种业态的运作方式,所谓术业有专攻,偏重这种运作方式,这样也可以分散一些风险。
观点新媒体:以美国来说,一个项目从投资到开盘销售、资金回笼,这均周期有多长?
王砚:开发都要从买地开始,地分熟地和生地。买熟地可以直接开工,大的项目需要两到三年建设,小项目一年或半年就可以盖好,这要看项目体量。
如果盖楼需要半年,就需要半年让市场消化,出租式项目的消化时间也差不多是半年,销售型的就不好说了,要看市场,但也有不到一年就卖完的。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熟地的平均周期差不多是两三年。如果是生地就慢一些,先要去市政申请许可,这个过程本身就比较慢,有时候从生地变成熟地的过程就需要两年。
这段时间虽然没有什么资本付出,但土地成本沉淀的时间会长一点,所以中国人投资喜欢投熟地,也就是马上可以动工的项目。
观点新媒体:比国内做项目的时间要长。
王砚:国内允许预售,使得国内开发商可以快速拿回钱,但容易造成市场泡沫,消费者承担了这个风险。
美国允许交押金,但是押金是不允许动用的,所以美国是开发商承担风险。
观点新媒体:这两年经常会看到一些传闻,EB5的投资方式会取消?
王砚:市场的角度看,EB5前些年良莠不齐,导致投资者有一定的信任的问题。EB5绝对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首先要选一个特别好的项目,这是一个投资的工作。
但是大部分EB5投资者只是想移民,并不是真正的投资人,所以很难对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筛选,只能信任卖方,如果对卖方的规范不够,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灰色的东西,会有一些不规范的东西。
美国也做了很多工作,希望通过市场来筛选这些不好甚至是诈骗性的项目,市场会越来越好。EB5最大的问题是有很多中介不做项目管控和管理,卖完就走了,这是最大的问题。
观点新媒体:有一些地方限制中国投资移民,像澳洲、加拿大都限制了。
王砚:这不完全是针对中国人,这些国家从移民政策方面进行限制。
美国本身是个移民国家,希望有多样化的发展结局,不会有什么限制,排期的问题肯定会有,因为总是有供给和需求的问题。至于种族方面,对华人的歧视问题,在美国是最少的。
加拿大之所以限制,也是考虑到原来移民政策的设计不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拿大的政策设计很简单,对经济没有什么促进作用,所以打算修正一下。
观点新媒体:亨瑞在为出海房企提供融资渠道,在美国可以给房企提供的融资利率大概在什么程度?
王砚:一般的地产融资就是靠银行、EB5还有股权,我们会用EB5优化投资结构,这方面亨瑞集团做得很专业。
EB5是比较简单的融资方式,亨瑞集团在这方面又做了很多年。现在公司有自己的基金,所以会考虑股权投资。
另外,中资银行在海外也提供贷款,不过每家银行贷款额度有限,有风险考量。中国房企出海最大问题是当地的信用问题,这也是融资问题之一。
如果都用自有资金做,回报率会比较低,所以如果能够融资就尽量融资,EB5还是相对简单。
观点新媒体:现在有多少海外资金会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国外项目?
王砚:一个项目如果足够好,自然会有资金方投资,但中国企业主打的项目,到外地不知道如何和资本方对接。
对于一些专门投资地产的基金来说,只要符合投资需求就可以,能够达到回报率就愿意把钱交给企业,这些投资者大部分是一种资本投资者的概念。
中国企业出海总是希望跟中国人打交道多一点,毕竟不了解当地市场很难跟当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对话,所以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观点新媒体:这两年境外资金到国内来投资比原来更高吗?
王砚:全球金融风暴在美国引起了全球的金融紧缩,所以各个国家有自身的国情因素,从美资的角度来说,2008年到2012年期间的投资肯定是受影响的,现在基本上是平稳了,会继续开拓中国市场。
以前有一些企业进来,后来又撤资。我觉得这就像一面镜子,跟中国人出海面临的问题一样,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不适应,文化背景对投资行为是有影响的。
博鳌特稿 亨瑞集团:房企出海的难题与风险
2015-07-07 23:21
博鳌特稿 汪传虎:利海眼中的新城镇化未来
2015-07-07 23:18
博鳌特稿 梁环宇:联东的产业地产竞争力
2015-07-07 22:49
促销推动业绩 雅居乐上半年收金208亿元
2015-07-07 22:21
再融资暂停传言 泛海控股10年首单120亿定增遇阻
2015-07-06 23:35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