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圳楼市独家狂飙警示我们,一定要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行业自律,尤其要加强对市场违规乃至投机行为的管控。
胡志刚 最近两月,伴随着稳定住房消费政策的逐步到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热点城市的楼市企稳回升,其中尤以深圳楼市“异军突起”,“一花独秀”。5月深圳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面积67万平方米,环比上涨46%,同比更是大涨158%。前5月累积成交面积接近去年同期两倍,较2013年楼市高峰期亦大幅增长20%。据相关媒体调查,以自贸区概念为炒作题材的前海、后海、宝中片区,以及环绕深圳北站的城市副中心辐射区,从去年“930”政策放松以来,房价涨幅高达40%—70%,而以学区房著称的香蜜湖、景田、农林片区,涨幅30%—40%,罗湖、盐田、部分福田老城区房价涨幅也在20%左右。更为显眼的是深圳中洲中央公寓曝出37万元/平方米天价楼王。
深圳楼市何以量价齐升?是楼市政策环境改善、供应井喷、自贸区短期炒作效应、政府放松房价备案管控、开发商炒作营销、部分股市、外来资金的流入等因素直接推动了深圳楼市成交火爆、均价疯涨。深圳飙车式的房价尤为夺人眼球,牵动着人们的心弦,是喜哉?是忧哉?
笔者认为,深圳房价飙升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开发商、中介商、炒房人,他们假借稳定住房消费的口号和市场通道,通过恶意炒作、捂盘惜售、假扮市场饥饿、故意制造“日光盘”等投机行为推高楼价,在度过低迷的楼市后再次喜获暴利。忧愁的是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以及政府:房价飙升加大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消费成本,他们再次被抛出房地产市场,对入市只能遥遥相望,其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都美梦难圆;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实现稳定住房消费和实施住房保障的难度。
深圳楼市短暂的“又一春”会让开发商再次与创新转型擦肩而过,房地产将无法摆脱“过山车式”的运行,并再一次绑架政府,绑架经济,尤其是深圳市政府压力山大,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虽然目前深圳楼市狂飙只是独角戏,其他城市目前尚不具备跟风的条件,但是如果深圳楼市调控把握不好,时间长了,不仅会使深圳楼市如脱了缰的野马,危害深圳本地,而且有可能形成鲶鱼效应,波及其他城市,对冲中央的楼市调控政策,使房地产市场从整体上误入歧途,造成不良影响。深圳房价的飙升背离了房地产市场走向常态化的大格局,必要时,可以考虑将深圳纳入房地产流转税和房地产税的地方立法与改革的试点城市,并适当收缩金融政策,给深圳的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
本次调控中央提出的方针是稳定住房消费,而不是拉动住房投资,更不是拉动住房投机,因此其他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热点城市政府必须坚持区间调控的政策,即放宽政策刺激楼市必须把握火候与尺度:既不能因为力度不够,导致房地产市场迟迟不能回暖,进而拖宏观经济的后腿;又不能因为用力过猛,催生投机入市,推动楼市急剧反弹,使其再一次步入“过山车”。最近有关房地产应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呼声又起。因为房地产业关联度大,对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但实践证明:这条老路不能再走。当前经济出现的困难,根本原因之一是上一轮城镇化忽视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剧烈阵痛。如果重新回到以前用钢筋混凝土堆积GDP的老路,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将严重受挫。因此房价上涨不具备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房地产已经有过多次波折的教训,故此中央提出房地产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步入常态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圳楼市独家狂飙警示我们,一定要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行业自律,尤其要加强对市场违规乃至投机行为的管控,并运用市场手段,加大土地和住宅的供应,调整金融、税收政策,使其更具有靶向性,引领和倒逼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总之要有风险意识,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稳定住房消费,并与常态化对接,通过法治化与市场化管窥,推动我国房地产业进入能够上百年平稳健康发展的运行轨道。
胡志刚 独立房研学者
撰文:胡志刚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