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特稿 梁环宇:联东的产业地产竞争力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5-07-07 22:49
评论
“我们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产业地产,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产业地产,现在全国开房地产论坛基本上没有不谈产业地产的。”
编者按:2015年,中国房地产值得记忆的年份,行业曾经的辉煌及骄傲正在改变,瞬间爆发的新概念、新思维、新元素不断与这个行业交集。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传统的开发、资本模式、商业业态却正面临着空前的失控与颠覆。所有人都在说着,要转型、跨界、突围,但前方是不是有清晰的方向?
8月11-14日,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在海南开启第十五周年大幕,观点新媒体继续推出“博鳌特稿”系列报道,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协会人士、行业精英等,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与访问,共同研判与交流“转变时期的中国房地产”。
观点网 虽然已经上位房企转型热门风向之一,但就在几年前,产业地产还是少人问津的丑小鸭。作为产业地产领域的老兵,北京联东投资集团常务副总裁梁环宇对此深有感触。
“我们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产业地产,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产业地产,现在全国开房地产论坛基本上没有不谈产业地产的。”
梁环宇认为,产业地产的发展确实是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不过,虽然现在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新兴产业购买力有限,并不能为产业地产带来太大变化。
“资源配置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政策决定的,政策无非是给市场打开通道,扫除各种障碍,充分让市场发挥作用。政策扫清了障碍以后,意味着马上市场会崛起,但这只是必然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同样地,梁环宇也并不认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进入产业地产领域,会给既有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企业带来多大竞争。
他指出,产业地产的属性是小客群、大客户。客群很少,客户量少,但是每一单购买下来比较大,都是直接购买。客户因为购买的是生产资料,所以都很理性。生产资料追求的是性价比,成交周期很长。去化率不高,利润率不高,并不符合房企传统地产的要求。
“传统地产是小客户,大客群,量很大,感性消费,去化率高,资金周转快,这是两种思维,两种逻辑。所以,如果说传统地产商要做产业地产,首先就要改变思维与基因。”
当总结联东集团多年来做产业地产的成功经验时,梁环宇认为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
“我记得2010年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联东。我们的起点并不比别人高,背景和资源并不比别人多,就是靠自己一点点做起来的,这点点滴滴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意志力。我们十年多做一件事情做不明白,二十年还做不明白吗?”
以下是观点新媒体对北京联东投资集团常务副总裁梁环宇先生的2015博鳌房地产论坛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在自贸区、新城镇化、京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等一些大背景下,产业地产成了很多房企都比较觊觎的领域,产业地产发展是不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梁环宇: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决定这个市场好坏的不是政策,是市场,房地产也是。原来供不应求的时候是政策市,供大于求是市场市,现在出了很多概念,这些都是政策,最终决定这个市场好坏的还是需求。
观点新媒体:您认为产业地产还是会按照原来的节奏发展,不会受一些利好政策影响?
梁环宇:因为产业地产的客户是法人,是企业客户,企业客户是实体经济。客观的事实是,现在实体经济处于低迷状态。
为什么喊大众创新?因为传统产业不行了,鼓励大家搞新产业出来。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是历年来最低的。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利润率仅为2.7%,新兴产业18个重点行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7.6%。传统产业慢慢供大于求,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资源配置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政策决定的,政策无非是给市场打开通道,扫除各种障碍,充分让市场发挥作用。政策扫清了障碍以后,意味着马上市场会崛起,但这只是必然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观点新媒体:一些房企觉得在政策包装下行业前景会非常好,随着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到产业地产,对行业有没有什么冲击?或者对原来做产业地产的企业有没有什么挑战?
梁环宇:客观的来讲没太多,因为房企一直在做产业,各种房地产都在以产业名义圈地。
产业园区市场一直很复杂,因为政府最需要的是产业概念,企业用产业概念就可以拿到地,这个市场不缺乏讲故事的人。
企业既然要做产业地产,就要按照产业规律做,按照客户个性做。产业地产行业属性是什么?首先是小客群,大客户,买的都是生产资料。客群很少,客户量少,但是每一单购买下来比较大,都是直接购买。
第二个,客户很理性,买的是生产资料,感性的成分很少。生产资料追求的是性价比,成交周期很长。去化率不高,利润率不高,怎么会符合房企传统地产的要求呢?
传统地产是小客户,大客群,量很大,感性消费,预期消费,利润率高,去化率高,资金周转快。所以传统地产思维往产业地产转是玩不通的,这是两种思维,两种逻辑。所以,如果说传统地产商要做产业地产,首先就要改变思维与基因。
观点新媒体:近年来做产业园的企业,像宏泰、光谷、亿达这些企业都到香港去上市了,联东为什么不上市?
梁环宇:我觉得上市不是目的,是手段。联东运作产业园主要是自有资金,加上融资渠道就能够解决问题,不那么缺钱。
上市要有一个好的估值、好的溢价点,他们认为他们的资源能够上市,我认为我们的资源还不足够好,还可以再好一点,然后再上市。
不要以为上市是什么好的话题,要看手上的资源够不够好,模式是否具备复制性。我觉得上市不是核心,企业业务模式的成长性、可复制性是核心,联东要进一步优化优良资产。
观点新媒体:当有一天达到期望的目标,联东也会考虑上市吗?
梁环宇:上市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到一定阶段企业都要考虑资源运作的事情。但是我们比较踏实,根本没有做实之前不想玩资本运作,因为资本运作的前提是产业做得很强,模式非常实在,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性。
我们不是靠套利为目的的企业,是真的想把园区做好的企业。
观点新媒体:在这个行业里面,联东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梁环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意志力,联东一直坚持做产业园这个事情,一直认准一个事情做透,专心致志,抵住诱惑只做这个事情,没有三心二意。这种基因,这种文化是联东最核心的东西,其他东西都可以靠时间的积累慢慢修炼出来,但是心不能改变。
我记得2010年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联东。我们的起点并不比别人高,背景和资源并不比别人多,就是靠自己一点点做起来的,这点点滴滴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意志力。我们十年多做一件事情做不明白,二十年还做不明白吗?
观点新媒体:今年以来总理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突然变得红火起来,创客空间算是产业地产的一种吗?
梁环宇:对,算是产业地产,但是我们不追这些,因为中国有很多概念,但是企业不能去跟风。这两天喊创客空间,过一段时间可能就看不到了,这背后的商业模式能不能循环、能不能复制才是核心。
创客空间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升级版的孵化器,产业加基金的模式,附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和资源整合的方式,但本质是孵化器,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
这些东西只能在少数城市、少数位置做。孵化器为什么在北京出来,广州都很少?而且北京是在中关村兴起的,这是土壤的问题。
这是政府倡导的,能不能做成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要投入,要产出,是经济行为。
我觉得企业不能盲目跟风,要看这个地方适合不适合做,有没有这个土壤可以做。
观点新媒体:在产业地产方面轻资产有哪些操作模式?
梁环宇:轻资产是必然方向。以前是以资源为王,谁有地、有钱就行,但是现在变了,是谁有客户,谁能有效地组织起客户、服务好客户就行。原来靠资源赚钱,现在是靠客户赚钱。
产业园轻资产这一块操作难度比较大,能够明白的企业没多少。全国资源很多,土地资源、存量物业都很多,政府又想招商,所以轻资产是未来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联东今年开始考虑品牌输出,对一些优质物业进行输出。现在像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一些比较发达地区的工业资源很多,原来产业落后要淘汰,存量工业土地怎样开发?肯定要规划成园区,提高容积率,提升城市形象。
但是原来制造业的小业主不做这些东西,卖掉又很可惜,联东就可以把产业园体系输出,帮助其合理定位、招商、运营管理。业主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联东就是一个小管家,这样就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矛盾解决了,所有者不一定是经营者,跟酒店一样,这个模式是未来大有可为的。
另外,政府也有很多空置的物业和楼宇,需要招商、运营、管理、服务,希望有持续产出,肯定不想空心化,这个市场需求很强烈。
很多政府和业主都找我们,我们今年准备把这套体系和模式梳理出来,把我们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效输出。
观点新媒体:有一些猎头跟我们透露产业地产方面的人才比较稀缺,您在联东有没有感觉产业地产很火?怎么看这个行业这一波挖角潮?
梁环宇:这个很好理解,早些年大家都没有做产业园区,没培养出什么人,早期这个行业都不行怎么会出人才?都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慢慢积累训练出来的。
我们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人才,没有全面性的人才,很多都是从地产行业转过来的,就知道怎么建房子,不知道怎么招商、怎么定位、怎么做服务,不知道怎么调整心态。
时间是最好的办法,这个行业会留一批人下来,也会淘汰一批人,有一些人适合做就留下来,有一些人不适合做就淘汰出去了,这是市场法则。
像我做了五六年慢慢明白了一点,也只能打五六十分,也不能说我及格。我对产业地产也是一知半解,只是做的时间久一点而已。这个东西就得靠时间,靠经验,靠大量的实践去累积,然后不断总结,不断沉淀消化,人才是这样出来的。
观点新媒体:您在地产圈有十几年经验,单纯产业地产这一块来说,在您从业 期间产业地产有没有比较清晰的阶段,或者说标志性的事件?
梁环宇:我从2003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2009年加入联东,此前是在珠江投资。2003年以前,产业地产最早的阶段是政府主导,看不到企业做产业地产,这是政府干的活,好像是非市场行为。
2009年加入联东的时候,有一次跟一个企业家聊天,他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做园区的。他说园区都做厂房吗?厂房卖三四千元/平方米,我卖的别墅是两三万元/平方米,你是非主流,登不了大雅之堂。
从2000年到2003年,有一些企业开始涉足产业地产,不过早期都是一些国企,是政府主导的,他们占有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那个时候的龙头老大是他们。
2003年以后,陆陆续续有一批市场化企业进入产业地产,像亦庄就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拿一小块工业土地做工业厂房和工业园区。
2009、2010年以后,这些企业开始成熟,开始扩大规模,开始尝试做产品线和模式,进行探索、扩张和复制。这个就是以联东为代表的,完全市场化的行为。
当时没有产业地产,都是说工业地产。我们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产业地产,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产业地产,现在全国房地产论坛基本上都没有不谈产业地产的。
2010年到2012、2013年逐步开始过渡,大家还是不往里面跳,但是这两年联东迅速的完成全国化布局了,有四五十个项目。
2013年,传统地产开始下行,真的要琢磨转型了,很多人都是主动和被动转型。
国外基金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96%的国际基金关注中国的工业物业,因为传统住宅物业和商业物业价格波动太大,投入资金太高,自有资金回报率并不高,风险大。
工业物业租金稳定,回报率相对比较高,投入成本低,所以国际资本都看上了工业物业。像普洛斯背后有多少海外基金在投?一投就投几十亿。
去年开始万科也说要做物流地产,平安不动产也说要做工业地产,回头一发现联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丑小鸭变成了天鹅。
住宅和商业风险太大,振荡太大,就像股票一样涨得快、跌得也快,一般人受不了。工业地产就像债权,虽然回报率不高,但是稳定。市场很好的时候不怎么样,市场不好的时候也这样。
博鳌特稿 亨瑞集团:房企出海的难题与风险
2015-07-07 23:21
博鳌特稿 汪传虎:利海眼中的新城镇化未来
2015-07-07 23:18
博鳌特稿 梁环宇:联东的产业地产竞争力
2015-07-07 22:49
促销推动业绩 雅居乐上半年收金208亿元
2015-07-07 22:21
再融资暂停传言 泛海控股10年首单120亿定增遇阻
2015-07-06 23:35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