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开局,股市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开门红,相反,似有接连走低的趋势。对比起来,这种天壤之别似乎在告诉我们只针对开发商的政策调控难以靠谱,反而会伤害了股市而爽了房价。
2010开局,股市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开门红,相反,似有接连走低的趋势。尽管我从来都认为预测股市的短期走势很不靠谱,但政策市中有个现象应该引起关注:国家对楼市的政策调控从去年底起接连出来后,地产板块就像被打入了“冷宫”,一直无法硬起腰杆,而房价却依旧一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态势。
对比起来,这种天壤之别似乎在告诉我们只针对开发商的政策调控难以靠谱,反而会伤害了股市而爽了房价。
回顾一下,2009年底,两项有关高房价的调控措施出炉:先是防范土地闲置;后是为遏止“地王”诞生,开商拿地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五成。而进入2010年后,人行工作会议定调了货币政策思路,提出要严格执行有关房地产信贷政策。1月7日,国资委一官员也对央企放风,慎买股票、房地产、期货等高风险资产。
显然,这些政策调控手段都是针对开发商的,有关部门试图管好房地产企业,让他们别搞捂盘囤地的勾当,弄得似乎高房价全是开发商“捂”出来、“囤”出来似的。尽管开发商经过去年的房价大涨今年“不差钱”,尽管我对开发商也没什么好印象,不过我以为仅依靠这样的单边手段对高房价的抑制难见起色。相反,二级市场上买房地产股票的那些散户将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房价越调越涨并非完全戏谑。从2003年房地产老“国八条”到2005年房地产“新国八条”,再到2006年、2007年的一系列信贷收紧政策,房价不买政策调控的账,越调越涨,就像和稀泥,早就成了家常便饭。
当然,单凭过去的经验判断这一次政策调控就会失灵有点过早,不过依我之见,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遏止政策执行中的那两只真正手,这次要走出越调越涨的怪圈怕也只是个传说。
第一只手:地方政府对开发商的土地开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土地供应不足造成了供远远小于求。以安徽芜湖为例,前不久芜湖一位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当地一年的商品房需求量约为200万平方米,可当地一年的供应量才150万平方米,房价为什么一路高上去,这个运作手段值得关注,因为,多数地方都是这么干的。地方为什么喜欢这么干?因为高房价反过来可以支撑高地价,同时房地产活跃地方税收就可以大增,想想,GDP里要是刨去高房价带来的收益,那么一年房地产占比六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岂不“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二只手:公务员是“炒房”的主力军。由于上班时间不允许看盘炒股,相比之下公务员更喜欢炒房,在高房价只涨不跌的向好预期里,炒一套房轻松赚个10多万还要不了一年。其实只要看看身边的公务员朋友,一般双职公务员家庭,要是不能拥有2套房以上的,那就是二线大城市里不懂得理财的。一旦炒房者不断滚雪球完成了资本的进一步积累,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就会接踵而至,并进而吸引各项社会资本的进入炒作。这就叫恶性循环。
再对应看股市上地产板块的表现。自从去年12月8日以后,房地产板块日落西山,其中,保利地产、金地集团、万科A等多数地产股前后不到一个月市值蒸发掉两成左右,这意味着不少散户的过年钱都打了水漂。对比大盘,地产板块连指数都没走赢,落荒而逃。
当然,政策打压有利挤压地产板块的泡沫,但对于散户而言,却注定是伤害。本来只针对开发商的调控,结果房价没抑制住,却反而殃及了投资地产股的散户们,这多少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10/01/10
·万科的敌人 10/01/10
·不确定的“泡沫” 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2009年度论坛闭幕 10/01/08
·住建部:严禁将保障房用地改建商品房 10/01/08
·南京土地新规:7天内首付5成 限制面积 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