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收益大跌,联准会发行巨额货币,银行体系势必更依赖政府的支持,情况与一九九O年代的日本完全一样。因此,美国继日本后陷入「失落十年」的风险很高,处境甚至还更危险。
因为日本还有超高的民间储蓄,美国人则是债台高筑,日本的高储蓄率及家庭融和是支撑日本度过长期不景气的保命丸。在泡沫经济后,日本民间储蓄仍高达一千四百兆日圆。
而且,在O一年七月之前,日本失业率虽高,但都没有突破五%,企业并未把亏损转嫁到员工身上。有存款又有工作的日本人,对于泡沫经济的长年调整也就习以为常了。即使是在这次金融海啸来临之前,日本人对奢侈品的消费仍占全球四五%。
不过日本消费者用力买,并未消除日本经济的病灶。0一年后,日本零售销售连续六年萎缩,大型零售业的业绩更是出现十年衰退。
日本自一九九O年以来,经历的不只是经济的衰退,而且更令日本人怵目惊心的是「黑夜之后,未必是黎明」。
从全球经济的调整来看,日本是在一九八九年反转向下,到今年已经沉沦了将近二十年了。其间,日本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美国高科技泡沫、九一一恐怖攻击,与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袭击。
换句话说,日本经济已经是在谷底等待二十年了。
相对于欧美经济正走过高峰反转向下,欧元强力升息,房地产大涨后发生的资产泡沫,俨然是日本一九八O年代泡沫经济的翻版;而美国的次贷风暴,更是引发这次金融大海啸的元凶。
二OOO年以来,令全世界惊叹的金砖四国,如今也在经济奔驰多年后,开始进入困难调整。这些国家的股市、房地产都正从高峰反转向下。
虽然也有人认为欧美在股市、房地产崩溃后,政府立即解决银行呆帐的问题,并且不断注入流动性,银行业状况也没有像日本那么离谱,美国不会陷入像日本那般长期衰退。不过,观察目前美国的零售消费、出口及股市、房地产的调整,恐怕仍然看不出任何曙光。
反而值得借镜的是日本在失落十年的岁月调整中,日本的企业或个人都出现非常难能可贵的调整力。
例如,日本企业经过惊涛骇浪的不景气洗礼,大多数日本企业都保留了相当丰厚的保留盈馀。日本企业获利,除了一部分配息给股东外,多数盈馀都保留在公司;日本多数大企业保留盈馀都是资本额的几十倍,使企业应付不景气能力增强。相对台湾的企业,则因保留盈馀会被加课一O%的税,迫使多数企业选择强制分配,让台湾企业在不景气中,倒闭关厂的消息频传。
二是日本企业或个人,不再盲目追逐虚幻成长。
这么多年来,全世界的显学就是追求成长;为了追求成长,国家必须拉高GDP。像中国追求高成长,就付出了污染环境的代价。
而很多企业追求每年三O%的成长,三年就成长一倍。不过在中小企业的阶段,企业成长比较容易;等到企业规模庞大,过度追求成长,必然面临成长极限的挑战。一旦成长未如预期,企业将面临痛苦成长。
日本已适应漫长零成长、或低成长的环境,但是日本企业追逐核心竞争力,到目前为止,日本汽车已雄霸天下,日本的家电品质世界第一,日本的数位相机、任天堂的Wii都打遍世界无敌手,日本提供的工具机,更是世界的佼佼者。
很多日本企业从效率大而无当的营收成长,转向重视获利率,让公司获利极大化。像成衣零售业者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最早在中国设厂,以极佳成本控管推出流行服饰,使得旗下UNIQLO品牌永保领先。
还有在九O年代隔山买牛受到重伤害之后,日本人变得务实。
日本人把自家打造得干净舒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崇尚工匠精神,很多技术都是世代相传;加上日本人职业不分贵贱,大家都在务实生活。
今年过年,我到京都一趟,赫然发现满街都是节能省电车,这种类似当年台湾三富六OO的小车子满街跑,反而是双B的车子突然不见了。
假如要观察世界经济再起的迹象,欧美经济的调整才刚开始,过去带动全球经济的金砖四国也反转向下,反而是在谷底已调整了二十年的日本经济会不会再起,也许是观察下一轮全球经济的新里程碑。
·礼士胡同,说说那“故事里的事” 09/02/05
·世邦魏理仕:08年4季度中国市场指数(下) 09/02/05
·西方艺术家眼中鸟巢是“最中国建筑” 09/02/05
·张曙光:各方博弈救市棋局 09/02/04
·经济为何总不能在泡沫中学乖? 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