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迎接中国的城市化挑战

  中央政府还可以施展其政治力量。可以改变用于评判市长政绩的衡量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包括他们所管辖城市的GDP 增长率,还要包括他们与其他地区官员的协作和推行高效能源政策的情况。按这种方式重新设计激励制度,则可转变“不计代价增长”的观念,并使那些帮助中国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增长目标的市长得到嘉奖。另外,中央政府还可以赋予大都市更多的自主权(比如中央近年来对中部城市重庆的做法),使它们摆脱省一级的预算审批和工作议程,而这种审批和议程可能与优化城市发展不协调。目前,除了北京、重庆、上海和天津外,其他所有城市均由各省政府管辖。

  中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化。仅仅二十几年后,将可能有2/3的中国人(10亿)生活在城市中。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采取行动,确保这一前所未有的变革能够尽可能顺利地完成。在中国,鼓励发展最大城市将会带来最大收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这个国家的不利影响。

  城市管理

  无论未来的城市化向着怎样的愿景前行,中国城市的领导者都必须妥善处理好增长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他们在4种城市化模式下需做出的权衡。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中国遵循何种模式,城市领导者都可将工作议程的重点转向提高城市的生产率,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一些城市(如武汉)已经尝试推出这类计划。

  如果能够在全国推行提高城市生产率的措施,到2025年,每年所需的公共支出总额将减少1.5万亿元人民币(2140亿美元),水污染将减半,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将减少1/3左右。私营部门的节约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1430亿美元)左右,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这些措施分为4大类。

  密集发展。城市应向上发展,而非向外发展,因为发展密度越高则能源效率越高,从而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可利用区域规划手段来控制给定地块上所允许的建筑面积,比如规定容积率,这些手段能有效地引导围绕交通枢纽的密集发展。

  需求管理。城市在继续建设供给端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应该开始对资源需求加以管理。建筑法规可以强制修建高能效建筑,还可以通过实施阶梯水价(用水量越多,水价越高)来鼓励节约用水。在一个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里,如果都使用节水型的淋浴和马桶,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

  基于技能的增长。高附加值工作的生产率更高,污染更少。所以,城市应该对劳动力教育进行投资,尤其是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一个有效措施是,将高等教育机构的考核指标从招生数量改成毕业生的就业率。城市还必须采取措施,鼓励高学历者留下来。比如,可以制定在当地用人单位的实习计划,改善休闲、娱乐、文化和医疗等方面的设施。

  公共部门生产率。我们前面所指出的公共支出减少总额中,几乎有2/3将通过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来实现。全球各地的市政府都在努力解决生产率低下的问题,中国城市也应该加入这一潮流。例如,在医疗方面,应该鼓励更多地使用基础医疗设施,并推出一些鼓励医院改善其经营的激励措施。如果城市管理者加强对资本项目的控制,也能很快收到成效。

  注释:

  1本文所使用的2007年人口数字是根据我们的中国城市化模型得出的估计值。

  2参见 Diana Farrell、Ulrich A. Gersch 和 Elizabeth Stephenson 所著“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价值”,《麦肯锡季刊:为全新的中国消费者服务》(2006 年特刊)。

  3参见 Diana Farrell 和高安德(Andrew J. Grant)所著“迫在眉睫的中国人才短缺”,《麦肯锡季刊》,2005 年第4期。

  4我们的结论是在考虑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史之后得出的,仅适用于中国。其他国家的最佳发展模式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相关文章

·工行7折房贷利率细则正式出台 09/02/04

·失落的大陆——美国小城之旅 09/02/04

·英语在上海被“过度使用”? 09/02/04

·2009Luxury car豪车降温? 09/02/04

·东京景观:以人为本的细部设计 09/02/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