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周一至周五 24小时更新

特稿:经济学者眼中的2015软着陆、市场与存货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5-03-26 11:34

“过度悲观的看法是没有依据的。过度乐观地认为今年是大涨、大旺的一年,恐怕也预期过早了。” 

  观点网 2015年3月26日,在主题为“形势与判断”的2015观点年度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先生;著名经济学家、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分别对2015年房地产市场作了自己的预判。

  朱中一先生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总体上还处在软着陆的过程中,但因地区差异大,一些地方期望回升的时间要早一些。一些库存量大,在建规模大,人口聚集能力不足的地方,软着陆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相比朱中一先生稍显谨慎的发言,陈淮直截了当表示,“过度悲观的看法是没有依据的。过度乐观地认为今年是大涨、大旺的一年,恐怕也预期过早了。”

  在陈淮看来,2015年的市场从去年以来并非是政策使然,“而恰好因为2014年是政策退出之年,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除了宏观的经济预判以及政策的解读,巴曙松用了较为具体的数据告诉大家,在2013年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之后,确实开始在回落。而且目前还在这个回落的趋势中。

  与此同时,谈及2015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挑战,巴曙松表示:“不管怎么讲,2014年商品房的待售面积在上升,背后压着的就是银行的贷款、开发商的利润、现金流的问题,必须要处理,这很现实,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洗牌的一个现实的挑战。” 

  对此,朱中一也认为,关键是目前在建规模很大,而这些在建规模要陆续进入市场,所以,不少地方消化压力可能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据朱中一介绍,今年1-2月份,市场总体来说还是延续了去年的一个态势,商品房的销售面积、销售额、土地的购置面积、房屋的开工面积继续回落,待售面积继续增加。

  “70个大中城市除个别城市以外,房价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绝大多数都是下降的,这说明咱们的市场还是比较低靡的。”朱中一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巴曙松看来,整个上市的房企从它的趋势来看,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是在回落的趋势。

  “我觉得这也是刚才朱会长讲的软着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与此对应的就是费用率的大幅的上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在上升。”

  另外,上述三位学者共同谈到的一点是,市场导向在未来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朱中一强调,“2015年,仍然是一个市场机制发挥其资源充分优化配置和优胜劣汰作用之年”。

  鉴于此,陈淮也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称,“父母尚且不知道自己的几个孩子谁是最优秀的,政府知道几万个开发商谁是优秀的吗?谁来选?市场,市场的竞争,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选出高效率的资源支配者,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结构转型无一例外的将验证市场的神奇作用。”

  巴曙松说,正如陈淮所讲,怎么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整合,识别那么多房地产企业,并购、整合、融合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实际上这个行业确实也是这样,并购、整合非常的活跃,从2013到2014年,整个的数量在陡峭的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曙松看来,可以预期到2020年,存量房的黄金时代反而正在到来。

发稿:何缘审校:徐耀辉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