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想象中虚构出一个完美城市,我幻想的地方往往是各个城市所拥有独一无二特质的合体——这种排列组合也是无穷无尽的。
曾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是这样讲的,假如拥有了意大利的诱人美食和德国的先进技术,那么这地方简直是天堂;反之则是地狱。为了在想象中虚构出一个完美城市,我幻想的地方往往是各个城市所拥有独一无二特质的合体——这种排列组合也是无穷无尽的。或许我会幻想在悉尼的动人景致下,流连于巴塞罗那的摇滚酒吧中,享受着纽约方式的激情夜生活,又或者在墨西哥城的露天餐馆里,品尝着来自新加坡的精致菜肴,也可能一面体验着西班牙式的幽默感,一面领略着京都的朴实房屋和优雅气质。诚然,每个地方的特质并非能够这样断章取义地轻易概括和挑选出来,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无法割裂于其他内容而存在。每一处城市的饮食、建筑以及语言,都是以某种看不见的方式交织在一起;但这不表示你不能去幻想。
这三十年来,正如有的人骑着单车走遍纽约城的每个角落,居住在曼哈顿的我也目睹着这里在日日夜夜地不断变迁。这些年来,我出行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辆全尺寸的折叠单车,所以我也能像一名骑行者那样去领略其他城市的各种风情。在自行车上看城市,总是给予给我愉快而有益的体验。骑着单车旅行与自驾车旅行比起来,不但可以看到许多在高速公路上无法见到的风土人情,而且在骑车速度上往往并不逊于自驾游。
对不同地方的人来说,所谓的“宜居城市”往往迥然相异。在香港,这可能意味着全家安居于舒适安逸的公寓里,而你正激情洋溢地投身于商海,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墙背后俯瞰着繁忙的港口;在达拉斯,这或许意味着你家附近的高速公路不再堵车,至少不是成天堵得人闹心,好让你的车可以整日顺畅地通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超快的Wi-Fi无线网络,无限的商机和丰厚的报酬,或者足够多的脱衣舞俱乐部;油价也算得上是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即便是在休斯敦,也是我最可怕的噩梦。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至少应当考虑这样一些因素。
区域大小
这个城市不能太小。城市的大小决定了你是否可以隐匿其中,假如你在大城市里犯了些令人尴尬的错误,而这错误不足以令你登上当地报纸头条,那你大可以一犯再犯。大城市对于错误和失败的容忍度几乎是无限度的,也正是这种态度创生了大城市的林林总总。而小地方则坏事传千里,一点风吹草动便人尽皆知,所以你不得不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慎之又慎。每次我去旧金山,我都会大声地问道:“我为什么没有住在这里地方?我为什么愿意待在那个更艰难、更严厉,而且又不漂亮的地方呢?”那里的人总会回答说:“你不会想住在这里的。这儿看起来像个城市,但其实只不过是个小地方。大家都知道你在干些什么。”噢,好吧,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说的话,那这儿还是个挺漂亮的地方。
人口密度
要是一个像洛杉矶那样的城市不能保证足够大的密度,那么奇怪的事情就会随之而来。相互交流恐怕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毕竟都是社会性的动物。但要是这个城市的状况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疏远,人与人的交往变得不那么频繁,那我们就得采用一些新鲜的手段来吸引他人的注意——爆炸头,露脐装,还有整容手术——我们统统变成了走在路上的活广告招牌。
情感与态度
纽约人常常被形容为钉子,严肃古板而且情比金坚,或者充其量只是镀金。如果我还有其他选择的话,我可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情感态度。我大多数亲戚都住在格拉斯哥,那里的人多是工人阶级,性情率真而不虚伪(相反,他们认为他们的友好城市爱丁堡是相当做作的)。他们的幽默感可能很尖刻,但我觉得还有些意思,有种恶俗的幽默感大概还跟柏林有关,像恩斯特·刘别谦(ErnstLubitsch,风俗喜剧电影奠基人——译者注)、比利·怀尔德(BillyWilder,黑色电影,创造了玛丽莲·梦露在地铁通风口上的经典画面——译者注)和赫尔穆特·纽顿(HelmutNewton,情色摄影大师——译者注)都属此类,这种情感甚至于具有侵略性的犯罪倾向。在新奥尔良,人们善于眼神交流,但也有更开放的声色犬马。要把这里当作幻想中完美城市的感觉,还需要剔除一部分其他的因素,比如惨不忍睹的贫困、腐败和犯罪。
建筑规模
规模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伦敦,人们大都徜徉于苏活区、考文特花园(伦敦中心区广场——译者注)、美景(伦敦上流住宅区——译者注),以及其他紧密排布在一起的低层建筑。在美国许多城市的市中心和金融区,则是林立着高耸入云的办公楼,一到夜晚便人去楼空——这并不表示白天有多繁华热闹。如果对两者作一个折衷,高楼仍是高楼,中间再加上一些不是特别高的商店与餐馆,这样或许是个不错的想法。
停车场
说实话,有没有停车的地方对我来说可不要紧(因为我骑自行车^_^)。停车场和停车楼算得上是僵死的房地产,它们根本无助于给城市注入新鲜活力,如果纽约的停车场大幅减少我会很开心。停车场是司机们长期以来的一块心病,直到它们像日本那样藏到地底下去,因为这片区域只不过是一片死寂,反倒会对周围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日本的停车场十分精简,大小不比一辆大型车的体积来得宽敞,配有自动系统给车辆标识存档。像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摩德纳和费拉拉等城市,虽然停车场已几乎被驱逐到城市的边缘,但不妨碍他们继续以旅游城市的面貌焕发着活力,仍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接踵光临。
林荫道
假如林荫道的路面不是特别宽,譬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九大道(9deJulio),它们也可以打破街道加上大厦的单调模式,让阳光洒落进来,乃至作为路标传扬于世。要是两旁植满品种各异的树木,林立起风格独特的建筑,那就更令人赏心悦目了。曼哈顿最宽的公园大道(ParkAvenue)的绿色植物从不修剪,尽管无法进到绿色的海洋里,但相对于千篇一律的公寓楼或写字楼来说,仍是诗情画意一般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柏林有不少出色的林荫道,卡尔·马克斯大街(KarlMarxAlle)就是原东德地区的一条林荫大道,有着露天咖啡馆、宽敞的人行道,以及造型怪异的苏联时期喷泉和影院。这条大道看似超出了舒适宜人的规模,那正好有沿街的许多小商铺可使人驻足停留,也使之流传至今。
多用性
多用性(mixeduse)这个词是简·雅各布创造的词汇。理想的城市应当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东西,简捷快速,随时随地。一个城市不该只是宽舒海滩上的旅店和餐馆,还应该有杂货店、时装店、学校、住宅区、办公楼、寺庙和银行,正常的邻居不会像洛杉矶市区的人那样在晚上6点就通通消失不见。在我幻想中的城市里,不论到哪里,身边总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公共空间
我幻想的理想城市里会有足够的公共场所,公园(不只是闲置的用地,而是公用的地方,供人们来往和使用)、广场(不仅仅是企业大厦前的一片地砖)以及通往海滨的公用通道(假如有的话)。我们并不一定需要面积很大的公园,更大不一定意味着更好,但我们确实需要定期走出庞大的建筑物以求休憩。过去的数十年来,工业的发展荒弃了美丽的海滨和码头。随着工业界逐渐离开这些地方,我们的城市开始重新回到这片土地,沿河散步(只消看看有多少走在曼哈顿哈德逊河的路上)、湖滨(迷人的明尼波利斯湖滨路,直通向密西西比州)、海滩和海岸。在一些沿海小镇竟然没有出海的公用通道,这在我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在我的理想城市里,所有的这些通道都将齐全而便捷。
我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并非一成不变的,她总会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她的法律和构成也都允许她作这样的改变。邻居相识了又离去,俱乐部关了又开,白领们来了又走,只要世界依旧缤纷多彩,那么商业和街道的发展都能够健康而平稳地进行,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我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并非永恒不变、始终如一的,她从未以实际的形式存在过;但正因为如此,我才那样地爱她。
·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包豪斯 09/10/08
·台湾电影金马奖提名揭晓 周迅李冰冰角逐影后 09/10/08
·文明:想念亚美尼亚 09/09/29
·张曼玉:如此浓郁的神秘 09/09/29
·中国10大失落城市 0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