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委员会当地时间八日上午十点(北京时间八日晚七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二00九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一奖项被德国女作家荷塔·穆勒(Herta Müller)获得。有评论认为,这是本次诺贝尔奖评选爆出的一大冷门。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点评是,穆勒“用浓缩的诗歌和坦诚的散文描述无依无靠者的境遇”,并简要介绍了她的作品背景。穆勒也由此成为第十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
荷塔·穆勒现年五十六岁,生于罗马尼亚,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移居当时的联邦德国(西德)。穆勒的父母都是罗马尼亚讲德语的少数族裔,她的父亲还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武装党卫军,战后她的母亲在苏联接受劳动改造。
据资料显示,穆勒所撰写的主要作品描绘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民众的生活状况。穆勒已经出版了很多著作,题材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等,其中很多作品也反映了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她的丈夫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也是作家。穆勒曾获得卡夫卡文学奖、柏林文学奖等多项奖项,而她的绝大部分作品均用德语写成,其中一部分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其中有《护照》、《约定》等。
穆勒本人并不为中国一般读者所熟悉,同时也并非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以色列作家奥兹等人曾是今年的获奖热门。穆勒将获得一千万瑞典克朗(约合一百四十万美元)的奖金。
评审小组偏见 欧洲人独霸诺贝尔文学奖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结果公布前夕,评选人之一的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恩隆德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夺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仅两届例外。
52岁的恩德隆是文学奖评审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今年6月接替恩达尔出任常任秘书一职,他前日向美联社说:“在大多数语种里,……都有作家应获诺奖。”但由于评审小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更容易认同欧洲和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学院需注意不要过于“以欧洲为中心”。
在缪勒获奖消息出炉之前,外界认为今年的非欧洲作家夺奖热门人选包括秘鲁的略萨、美国的罗思和奥茨、以色列的奥兹及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
而人口占世界5分之1的中国,至今仍无国民夺奖。
作家余光中去年在庆祝80大寿时强调,华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学奖,“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世界文学奖,把它当做西方文学奖就比较好一些,因为它主要就是给西方语系”。
·龙舞盛世 宝龙商旅地产独步青岛 09/10/08
·中国10大失落城市 09/09/29
·联通iPhone营销曝光:选586元套餐零元购机 09/09/29
·在青云谱和腾王阁之间 09/09/28
·华侨城拟上海开建欢乐谷二期项目 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