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我看到的不只是中国人,只是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没办法不把《拉贝日记》和陆川的《南京!南京!》做对比。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映,题材又是在中国极端敏感的南京大屠杀——甚至连《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中,都不可避免的提到了拉贝这个人。而在电影上映之前,《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就已经将自己的电影和《拉贝日记》牵扯到了一起。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表示,拉贝的作用根本没有那么大,中国人不应该只记住三十万的死亡人数和拉贝。
我还没有看《南京!南京!》,所以不好评价这部电影。但是对于陆川导演对拉贝的的一些言辞,还有颇有些不认同。就我个人来说,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不是我单单记住了三十万的死亡数字和拉贝这个人,而是我在此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拉贝这个人。
我相信,对于许多人来说,拉贝这个人是谁,可能也是无关紧要的。这可能是我的臆断,不过也许两部电影获得的不同待遇可能会说明一些问题。
我是在石家庄看到《拉贝日记》这部电影的,观影地点是这座城市最好的电影院之一。比《南京!南京!》上映时间要晚的《拉贝日记》,被安排在了最小的数字放映厅——只能容纳23个人。而在此之前的《南京!南京!》则在两个大的放映厅同时上映,每个厅里可以容纳二百人。
而当电影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一场也只有四个人在看。我们刚进场的时候,女朋友还开玩笑:“不会是我们包场吧?”
“上一场有几个人看‘拉贝’?”电影开始之前,我问门口的检票员。
“四个。”她回答道。
看起来确实没有太多人在意拉贝是谁,也不会有太多人在意是否记住这个人——其实我也不在意,虽然看完电影后,我对我的不在意心存惭愧。但是我在意的是,我们无论是看《拉贝日记》也好,看《南京!南京!》也罢,我们到底要记住什么?陆川导演又要我们记住什么呢?
我在之前写《我为什么不喜欢<叶问>而喜欢<赤壁>》的文字中,曾表示,只是让人记住仇恨的抗日题材的电影,不是好的电影。我不知道《南京!南京!》希望让人们记住什么,但是我感觉,在《拉贝日记》中,有一些值得我们记住的好东西——不只是拉贝本人,不只是国际友谊,更是一种普世的人道主义。
对于战争来说,人道主义可能是最难缠的敌人。那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对此恨之入骨。那个日本亲王,最后为什么不敢向拉贝及其朋友们开枪?我想,不完全是因为日德同盟的关系,更是迫于国际社会对于战区人道主义的关注——人们可以不在意国际正义,不在意一个国家正在欺凌另一个国家,但是却非常在意人道主义。
探讨这个话题当然很有意义,但是我对背后的原因知之甚少。但是无论悖论是多么的令人困惑不解,对于那些“平民区”内的难民们来说,他们至少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或许,电影中的说法真的有些夸张,或许拉贝和他的朋友们,并没有挽救二十万人的生命。我不知道争执于这个数字的多寡意义到底有多大,我只是知道,对于那些免于一死的人们来说,拉贝真的做的不坏。
要知道,拉贝是个德国人,是一个纳粹党员。而正是这个纳粹党,这个德国人,和其他的朋友们一道开始挽救与他们关系不大的中国人。
这是电影中的又一个悖论。我知道全世界的人,对纳粹党和纳粹的旗帜都恨之入骨。但是,就在日本人轰炸南京的那个晚上,成百个中国人——他们大多是拉贝所在的工厂的工人——躲在一面巨大的纳粹旗帜下面,免于日军战机的轰炸。
而身患糖尿病的拉贝,最后还是依靠日本人提供的胰岛素捡回了生命。然后,重新活过来的拉贝,又开始打起精神,为了保护难民们,和他的战友一起,站在了日本人的枪口面前。
看起来,这是一部完全由外国人做主导的电影,电影里的主角都是外国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陆川导演对这部电影抱有偏见的原因之一。他或许——我只能说或许——过分夸大了拉贝等外国人的作用,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连当时中国政府,都放弃了这座城市的情况下,面对着那些残暴的日本人,似乎贫弱的中国民众,也只能依靠拉贝等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得到拉贝和他朋友么的帮助,但是那些得到帮助和庇护的人来说,确实是幸运的。
或许,《南京!南京!》在表现手法上,会比《拉贝日记》更好,拍的也更好看。但是我实在不想再看这部电影了。虽然我上面罗列了许多《拉贝日记》的好,但是在我心中落下最深印记的,仍旧是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恶。
那是一种几乎让我感到呕吐的恶。在黑呜呜的电影院里,每当那些恶出现的时候,我都会一哆嗦。这不是一种矫情,而是当你真正的想像自己处于那种境地的时候,当自己做为俘虏,坐在空地上,前面几个日本兵拿着自己同胞做杀人比赛的时候;当你想到,你也即将成为他们人头数中的一份子的时候;当你感觉自己身处的那艘油轮,被第一枚炸弹炸到的时候;当你刚刚站起来,却被机枪扫射,木然倒下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看到的不只是中国人,只是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我有时候会想象到我就在其中。
我想我可能真的记不住仇恨,但是却能记住那种恐惧。
·迪士尼的乔布斯烙印 09/05/04
·无锡土地推介会:二线城市的潜力“诱饵” 09/05/04
·最近有点fine 09/05/03
·摄影家:海伦·乐薇 09/05/03
·渐渐远去的五四 0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