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缺席和缺失让五四精神和当代青年脱离了。
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然而,不知为何,五四离80后90后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我清晰地记得,高中时候学校还纪念过五四运动,进行大型植树等活动,集体宣誓爱国救国,真令我们激情澎湃,心中洋溢爱国豪情。进入大学后,五四却愈来愈远了,各高校也是开场文艺晚会就完事,并且普通青年学生是看不到的,晚会时开给领导和小部分“进步”学生看的。教育的缺席和缺失让五四精神和当代青年脱离了。
2004年小泉纯一郎于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阐明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野心。两岸三地的中华男儿走上街头抗议。我亦参加了在济南泉城广场的抗议活动,和山大·山建工等高校的几个男女学生以及几个退伍军人一道作为代表在泉城广场扯起横幅,呼吁群众签名抗议日本入常。当看到数以万计的人在横幅上签名留言,当看到老爷爷老奶奶领着孙子踩踏日本国旗,当看到小孩子挥着旗帜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我难禁泪流满面,仿佛看到80多年前先辈们在街头为民族为国家呐喊的身影。那天我们举着国旗和横幅自豪地接受记者们的拍照,每一个人还在旁边的献血车旁奉献了一袋热血。我们还约定傍晚去“五三惨案”遗址集会以示纪念和缅怀,并表达对日本的愤慨。但我提前接到一位要好的老师的劝告,说公安局会去抓集会的人,不允许非法集会。学校还以开系会为由将学生锁到大会议室里,并且严禁任何人请假出校门,否则一律开除。那晚散会后我走在学校的操场上仰望夜空的月,心底无比悲凉。
现在回想,或许可以明白为什么五四精神渐渐远离了80后90后的青年人。2008年,当看到许多的学子只能在QQ上MSN上挂一颗红心的时候,当我看到也有人号召抵制家乐福的时候,当我看到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的街头声嘶力竭泪流满面地自由表达爱国之情的时候,我心如止水,并且嘴角有一丝冷笑。
我怀念真正的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另一种看法:爱国,自救。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扞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使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强国之路的思想文化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上海为“强国梦”而奋斗 09/05/03
·昔日赖昌星 今日黄光裕 09/04/29
·奥斯卡十四位风云女主角 09/04/29
·张永和:超城市化语境中的“非常”十年 09/04/28
·香港印象 0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