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最近有点fine

  “还是就说fine吧,虽然我最近有点烦。”

  中国人见面说“吃了吗”,老外打招呼问“How are you”(直译:你好吗?念“好啊油”)。

  小时候学英语,没上几堂课,老师便教我们怎么和老外打招呼,但凡在中国大陆学英语的孩子基本上对于“How are you”的回答可谓千篇一律,个个都能说的像背九九乘法口诀一样精准:“How are you? I am fine.”最后还必须按照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加上一句“And you?”(直译:你怎么样?)

  就这样小学、中学、大学,一直都是“How are you”,也一直都是“I am fine”。中国学生通常都比较胆怯,很少有敢于挑战老师权威的,既然老师教“I am fine, and you?”,于是大家也都总是开开心心地“I am fine”,说完还从来不会忘记问老外“And you?”。

  和一个朋友吃饭,席间碰巧遇到他的一个熟人,熟人是美国人,于是上来就和我的朋友打招呼:“How are you?”,朋友也好像条件反射一般,马上回答“I am fine”。

  其实我的这个朋友最近刚失业,心情郁闷,可谓一点都不fine(直译:好、不错,念“范”),我问他是不是不想告诉这位美国朋友他失业的消息,他说也不是,只不过懒得去解释,如果你说:“我不fine,最近刚丢了工作”,对方肯定会问你why(为什么)、how come(怎么会),然后你就得进一步回答,太麻烦。这么一来一去,等说完话,菜都要凉了。

  “还是就说fine吧,虽然我最近有点烦。”我的朋友对我说。

  本来以为毕竟英语不是母语,交流起来多少有些语言障碍,后来发觉其实老外和老外交流,见面打招呼也都经常是你fine过来,他(她)fine过去,倘若今天有人和你说“It’s okay”或者“Not too bad”,感觉对方已经算是在暗示:“别惹我,手头还有一大堆事情没做完”。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新娘大战》(Bride Wars),情节很一般,不过里面有几句台词倒是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好像忽然解开了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到现在对”How are you“一直牵拌着的某种心结。

  电影里的男主人公问女主人公“How are you”,女主人公好像中国学生念《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课本一样规规矩矩地回答“I am fine”,虽然她一直为婚礼的事情忙得晕头转向,甚至对结婚这个决定都开始充满疑虑。

  男主人公很厉害,于是马上抓住话柄反问她:“你可以说fine,但是fine不是一种感觉,如今大家都说fine,不错,你可以说fine,但是你真的觉得fine吗?我想知道你的真实感觉。”

  要怪只能怪如今大家都活在一个“快世界”里,什么东西都好快,吃饭有快餐,出门有飞机,刚刚踏入3G时代就已经开始讨论4G、5G时代的互联网究竟会有多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些慢节奏的人和事,无论好坏,或都正在被时代遗忘,甚至遗弃。

  还记得小时候在上海的弄堂里遇见隔壁邻居经常打招呼,有人问“吃了吗”,对方会说“吃了”,然后还会饶有兴趣地给你介绍,“今天烧了一条鱼,小菜场某某鱼贩的鱼特别新鲜,红烧怎么烧,清蒸怎么蒸”等等。

  遇到那些从苏州或者宁波移居上海的老太太,说起苏州上海话或者宁波上海话来特别的“吴侬软语”,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那些关于“吃了”的细节性回答在老外看来或许太罗唆、太隐私,在我看来却感觉好真实,好温暖。

  也许人生来就喜欢自找麻烦,又常常自相矛盾。小孩子总是想着快点长大,年纪大了又希望时钟慢点走。当你忙得连一句“How are you”都没有空闲或者心情去搭理的时候,也许你真的应该学会慢下来,留意周围的生活其实有很多色彩和灵感。

  至少,在你问别人”And you“之前,请先别把自己锁在那个叫“I am fine”的小世界里。

  关于“How are you”,在中国还有很多有趣的解释。中国学生学英语从小就特别较真,尤其对字词和语法。据说曾经有一个电影译制片导演把“How are you”给硬生生翻译成“怎么(how)是(are)你(you)?”。依样画葫芦,于是“How old are you”也就被翻译成“怎么(how)老(old)是(are)你(you)?”。正确的翻译当然是问你几岁了。

  除了“How are you”,很多美国人一见面还喜欢问“How are you doing?”,“How’s it going?”或者干脆直接就来一句“What’s up?”,其实这些都属于类似“How are you”的问候语,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对方也未必真的想了解你正在做些什么,而你的回答当然可以是fine,okay,just so so(马马虎虎)等等。如果不是特别忙,又或者遇到好朋友,你也可以停下脚步和他(她)细聊两句。

  记得下次如果你在洗手间门口遇见一个老外问你“How’s it going?”,你就不必摆出一副“君子坦荡荡”的模样,如实向他(她)汇报你上厕所的经历了。

相关文章

·渐渐远去的五四 09/05/03

·布什卸任百天在忙啥? 09/05/03

·把战争娱乐化 09/05/03

·谢亚龙否认年薪150万 09/04/29

·昔日赖昌星 今日黄光裕 09/04/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