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西部和伊朗东部分别与阿富汗接壤,巴伊两国陆路口岸塔夫坦(Taftan)/米尔贾韦(Mirjave)距离巴伊阿三国交界处仅百公里之遥。巴基斯坦境内,12小时的车程,需要多次停车由军警查验乘客证件;外国人入境伊朗之后,还必须享受军警接力全程护送的“礼遇”直至300多公里以外的克尔曼,甚至外出吃饭都有警察驾车尾随并在饭店门口守候。
西出奎达
奎达QUETTA是巴基斯坦西部大省Baluchistan首府,说Baluchistan是大省,指的只是面积。这个省人烟稀少,奎达是唯一一个像是城市的地方。该省七成人口是与阿富汗有着密切渊源的普什图人。在奎达停留的几个小时内,试过在两个地方为手机充电,带来的万用转换器竟然制式都不能用。对店主说,在拉合尔、品第都可以啊?店主戏称,这里是另一个国家。
在来奎达的火车上,就已经发现身边有许多自称阿富汗人的乘客,他们和旁遮普省的巴基斯坦人一样,对中国人格外友好。在从奎达继续往西到边境小镇塔夫坦的夜班长途汽车,停下好多次,检查证件。一次次被叫醒,出示证件,在从西藏去尼泊尔的路上,经历过这些,所以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习惯。黑漆漆的夜中,多查几次也好,省得突然有一队人马从阿富汗那边杀过来搞事儿。车上就我一个外国人(或许还有几个阿富汗人),无论是军还是警,对我的护照只是扫一眼就完事,本地乘客倒是他们盘查的重点。他们出示的证件也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只是一张几乎已经揉成一团的复印件。
天亮时分,抵达边境小镇塔夫坦。
清晨的塔夫坦,荒凉的沙漠中一座孤零零的小镇。一个十字路口,几个人像是在买菜卖菜一样,坐在路边数地上的钱。1美元可以换9000多伊朗Rial。这些钱,多到你数不过来。
入境伊朗
跟着一个换钱的人来到边境。在一个小房子里办完巴基斯坦出境手续,出门看到一个像样一点的建筑,上面还有字,应该是巴基斯坦国门吧,我想。谁知道,走上前一看,已经是伊朗欢迎你了。一简一奢,基本可以体现两国的贫富差距。
在入境大厅,和一个在印度已经住了两年、自称为印度人的英国人一起,被入境官叫到队伍前面。呵呵,可以被迫“加三儿”。入境官盖章之后,叫来一个出租车司机,把护照交给司机,司机载我们到一座军营门前。军营里出来一个兵哥,兵哥坐进来,向扎黑丹Zahedan进发。
满目荒凉。半路上,到了另一座军营,这兵哥下去,换上来一个新的兵哥,继续前进。
一小时后,到了扎黑丹,这里突然树木葱郁。不想做停留,打算接着转长途汽车,去巴姆BAM古城。出租车司机把我们送到扎黑丹警察总部,交给当地警察,才结束任务,开始收钱。
从扎黑丹警察总部到扎黑丹汽车站,我和那个英国人像是被卖猪仔一样在城里转了三次警车,才到达郊外的汽车站。汽车站门口的公路上,我们又被交给一个军警检查站。检查站派出一个兵哥(一路上这些兵哥长得好像都一个样)护送我们进站买票上车。
扎黑丹汽车站,去吃饭、上洗手间,这兵哥都寸步不离。英文单词一个都不会,他就一个劲地笑。笑的同时,你必须照他的意思来。
汽车启动。兵哥目送我们离去。
抵达巴姆
到了巴姆,继续享受特别礼遇。
放下行李,去饭店吃饭,有警车开道。吃饭期间,警察在饭店外守候。次日,想去古城转转,旅舍老板立即抓起电话……15分钟后,一军一警驾车赶到。他们和另外两个军警载着我们在城里转了半天。听说五个月前,一个日本人在巴姆被绑架。搞得他们现在好紧张。晚上,他们在旅舍闲坐,我们“缴”了警察的枪,摆弄。说话间,一对来自新加坡的摩托情侣来住店,他们也从巴基斯坦来,身后也跟着警察。他们才神奇,他们要骑车花一年半时间绕地球一圈。在亚兹德Yazd的住处,再次偶遇,他们说,警察一直跟着他们的摩托车护送到距离巴姆三小时车程的克尔曼。
这一路,没了自由,但好处是,省了不少打车钱,还享受到警察提供的免费导游服务。
巴姆,被地震摧毁的古城
巴姆BAM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一座带城墙的城市。城墙内曾全是伊朗传统的土坯房,几年前的一场大地震带走了这里几万生灵和这座漂亮的古城。大地震之后,要想看伊朗最为集中的土坯房建筑,就只能去亚兹德YAZD了。
巴姆位于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该省与巴基斯坦接壤,从巴基斯坦入境伊朗后,巴姆是第一个值得停留的地方。由城墙围起来的古城位于巴姆市区北部。古城有一方面很像拉萨:城中有小山,一座宫殿建于山上,俯瞰全城,其气势就好像是拉萨的布达拉宫。
当年,中国的电视上曾报道过这场大地震。对这座积木一般的城市,因此有点印象。现在的巴姆古城,到处是脚手架。古城墙外,大地震后,巴姆市民建一栋普通的二层楼房,都用很多的钢架,像是在建摩天大楼。
古城内,登上那布达拉宫一样的地方俯瞰全城。如今的巴姆古城就像是一个得了麻风病的病人,建筑的轮廓已经“融化”在一堆黄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