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周一至周五  24小时更新

私有化被拒后 新世界中国继续放低销售预期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4-09-24 02:03

颜文英表示,考虑到内地楼市表现疲弱,公司因而下调未来财年的合约销售目标至125亿元,按年降15%。

  观点网 在私有化被拒之后,9月23日,新世界中国召开了2013/2014财年的全年业绩发布会。

  不知是否和此前郑氏家族欲将其私有化有关,这两年新世界中国的业绩会风格越来越低调,不但郑氏家族之人全部没有出现,活动场地甚至不是正式的会议室、宴会厅,也没有业绩会例牌的背景板、印着出席管理层名字的台卡体现公司名称的布置。

  代表新世界中国发布业绩,接受媒体提问的则是公司秘书兼执行董事颜文英、企业传讯部副总经理林志中、财务部总经理吴凤仪和投资者关系部邹智明。

  2014财年:毛利增至44.3%

  据公告显示,于报告期内,新世界中国实现签订合约物业销售额达147.92亿元,而物业销售楼面面积达1,019,200平方米,销售总额及销售量按年分别减少11%及20%。

  在录得的其余已签订合约物业销售当中,约226263平方米楼面面积、销售总额约42.19亿元是属于未来12个月将落成的发展项目,而相关的销售收入将于2015财政年度确认入账。

  截至2014年6月30日止,新世界中国于2014财政年度,录得核心利润44.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录得的33.26亿港元增加34%。管理层方面称,核心利润增加主要由于竣工量及录得的入账销售额分别增加4%及15%,从而令物业销售业务的应占经营溢利整体增加所致。

  然而,新世界中国股东应占溢利较2013财政年度仅微升0.5%至46.39亿港元,主要由于人民币贬值约1.3%而造成汇兑收益减少影响所致。虽合约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同比均有明显下降,但于回顾期内整体入账的物业销售量却上升15%至1,414,886平方米,销售总额也增至186.76亿元。

  新世界中国方面表示,这主要是业绩期内物业项目竣工面积及入账物业销售量分别增加4%及15%的综合影响所致。

  另外,公告亦显示于业绩期内毛利率同比略有增长至44.3%。新世界中国表示,上升原因主要是入账销售组合有所差别。

  资料显示,约40%的入账销售量来自沈阳新世界花园及广州岭南新世界的住宅单位销售,而此前年度销售的物业项目包括武汉光谷新世界、鞍山新世界花园及长沙新城新世界等位于二三线城市的物业。

  同时,这也使得新世界中国业绩期内的平均售价为13685元/平方米,同比此前的12218元/平方米增加了12%。

  2015财年:销售目标按年下降

  相较于去年的销售成绩,未来一年,新世界中国的销售或许将出现更为缓慢的情况。

  据公司秘书兼执行董事颜文英表示,考虑到内地楼市表现疲弱,公司因而下调未来财年的合约销售目标至125亿元,按年降15%,落成物业体量亦会按年减少20万平方米至130万平方米。

  原因则是,虽然内地不同的城市持续放宽调控,但内房存货水平仍高,刚需买家亦持观望态度,相信内地楼市要待真正放宽限购才有望改善。

  由于对市场预期较为保守,加之可售资源将因计划落成项目减少而下跌,新世界中国也不得不再次降低销售目标。

  颜文英认为,2014年下半年仍然是低水平市场,因此希望2015年1-6月市场能有所好转。

  基于此判断,新世界中国在明年将推出更多项目,并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至于今年的推销项目,将主要是10月初推售北京别墅项目,而两个位于深圳的大型楼盘,亦分别将于今年底及明年第二季推售。

  事实上,从资料显示,在如今还未放松限购的一线城市,新世界中国于北京、深圳、广州都有项目已经或者即将销售,因此对于一线城市的限购情况,上述人士称并不认为这几个地方会放松限购,但这些城市的刚需依然存在,新世界中国这样的品牌开发商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对于未来一年的销售去化率,新世界中国希望仍能保持此前70%的水平,但颜文英也坦言,接下来推出的产品会增加高端项目,因此维持可能有一定困难。

  不过,新世界中国似乎并不会因此而采取降价促销的举措,上述人士称“过去两个月,公司并未有减价促销,因此今年的金九银十档期亦不会以减价”。

  在土地储备方面,颜文英称新世界中国的拿地政策向来是审慎平稳,未来也是如此。

  至于融资方面,其称新世界中国截至业绩期末有现金及银行存款约173亿港元,净负债率亦属较低水平为36%,因此资金充裕,未来会在适合的机会获取更多资金。

  9月22日,新世界中国刚刚公告宣布通过银行融资,获得三年期10亿元贷款。对于这笔最新的融资,颜文英笑称10亿元规模其实并不是太大,这笔贷款已经谈了很久,而且利率也比较优惠。

发稿:武瑾莹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地产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