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_2009年度论坛 - 不确定经济走势下的房地产
被遗忘的香港

  如果能够走出尖沙咀,铜锣湾和中环的购物商场,到一些老街去走走看看,就可以看见一个不一样的香港,这个被华丽外表遗忘下的香港。

  香港,在人们的眼中,总以金融中心,购物天堂的名声出现。很多到香港的游客,大部分时间都分散在旺角的西洋菜街,尖沙咀的海港城,铜锣湾的SOGO,时代广场,或者是中环的名店。而她们能来香港的时间又总是那么有限,所以一阵疯狂之后,又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登上了回深圳罗湖的列车。她们对于购物之外的香港,都一无所知。如果能够走出尖沙咀,铜锣湾和中环的购物商场,到一些老街去走走看看,就可以看见一个不一样的香港,这个被华丽外表遗忘下的香港。

  从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人登上香港岛南端的赤柱那一刻起,他们就发现了香港的重要的地理位置,绝对是个宝。所以鸦片战争之后,英军要求清政府割让香港岛,这时香港才真正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而中国历史课本讲述的香港大都从这一时刻开始。英国占领香港之后,从赤柱搬到了现在的中环,所以中环是香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它的那些老街,都有至少上百年的历史,像石板街,荷里活道。沿着这些街道走走,仿佛走在时光隧道中,可以清楚的领略香港的历史,殖民风情,体会当街叫卖的喧嚣,感受香港昔日的繁荣。

  1993年启用的中环半山行人电梯,如铁甲巨龙一般贯穿整个半山。而围绕着这条巨龙的大大小小、富有格调和历史特色的街道以及店铺,使这一去俨如一座大型露天博物馆,矗立其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很多昔日香江的生活面貌,例如孙中山先生革命时期的兴中会所在地、域多利监狱、嘉咸街的百年菜市场,文武庙,兰芳园、泰昌饼家和文武庙等。

  中环石板街

  位于中环皇后大道荷荷里活道交界的地方,有一条著名的怀旧小街,它的地面由很多石板砌成,石板一高一低,可以雨天防滑,这就是香港人熟悉的“石板街”,真实名字是砵甸乍街,这是由于港英政府为了纪念香港第一任港督“SirHenryPottinger”,于一八五八年,将此街命名为“砵典乍街”。从一些老照片上看,石板街承载着香港发展的整个历程,这条街曾经两面开满了店铺,很多都是铁皮制成的小屋,老板坐在里面兜售许多杂货,二手书、精美礼品、杂货、甚至是裁缝铺,物美价廉。但是,随着香港的经济腾飞,商品的多样化,这些小商品经营已经濒临淘汰的边缘,走在石板街上,保留下来的店铺已经很少了,只有在街口偶尔一家铁匠铺,或者三两家的艺术画廊,在出售自己的手工木版画。十月的万圣节就要到了,很多小店卖起了万圣节的魔鬼面具,南瓜灯等节日商品。

  随着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最近将砵甸乍街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石板街开始受到更大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游人的增加,这里不再看见络绎不绝的香港居民晨起返工的繁忙,取而代之的是穿著时尚的模特,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或者穿著婚纱的新人,与亲友在老街、长长的石板路上留下美好的爱情。

  SoHo区(荷南):辛亥革命的发源地

  SoHo其实是荷里活道南(SouthofHollywoodRoad)的意思,这一带餐厅、酒吧星罗棋布,它们大都分布在中环半山扶梯的两边以及延伸的道路上。很多游客到这里,都是为了品尝这里地道的美食,但是这里真正的特色是它的历史。SoHo区是改变中国近代命运、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运动的发源地。但是却没有一个组织、或者是政府把这个区域加以保护和宣传,却大肆宣传它的美食。

  在SoHo区士丹顿街13号,有一座永善庵,它是1895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的总部。当时,革命志士借“乾亨行”之名作为掩护,进行推翻清朝的运动。在这里,兴中会筹划了至少八次革命运动。直到1911年,同盟会干部还在士丹顿13号举行筹备会议,策划广州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其后影响遍及全国,促成武昌起义成功,推翻封建帝制。

  如今,当人们走过这座永善庵,是否有人会想起这里曾经发生影响深远的故事?或者只是体会到街对面的14号Staunton‘s的红酒和咖啡?

  兰芳园:香港精神的延续

  兰芳园坐落于中环结志街中环半山行人电梯的底下,这是香港有名的传统茶餐厅,名声远扬的是它的“丝袜奶茶”。城中不少名人如陈奕迅、谭咏麟、泰国白龙王都是这里的常客,它的报道亦见诸香港各个杂志报刊,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在没有见过兰芳园之前,我的感觉好像是个很不错的茶餐厅连锁,就像现在的翠华餐厅一样。可是真正发现它的时候,它竟然是那么的不起眼,坐落在一个街角,门口的水吧(外带饮品)只设有两个凳子,即便走进店内,也只有不多的座位。但是,即使在下午5时,不是晚膳期间,兰芳园也人满为患,往往都需要排队等候。走进店里,找个座位坐下,这时服务员上来,底气很足的问我要些什么,我说奶茶。她就说,堂食最低消费20元。鉴于午餐吃的很晚,我就要了奶茶外卖。服务员又很有底气的说,外面等。。。

  兰芳园是林木河1953年创建的,距今已经56年的历史。建店初期,兰芳园吸引了很多附近的码头工人来这里用膳,工人们看见林伯用茶袋冲茶,冲来冲去很好玩,而且茶袋冲久了,就变成咖啡色,很像丝袜,所以工人就对林伯说,来一杯丝袜奶茶。久而久之名声就叫响了。虽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风雨,但是林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大排档,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金钱在店面的装修上面,但是林伯不断的改进丝袜奶茶的技术,让它更爽口,让人入口难忘,才得以让丝袜奶茶流传这么久。最近,刚刚,今年九月,兰芳园在尖沙咀重庆大厦开了第一家分店,使得丝袜奶茶能够跨过香江,走的更远。我想,这也就是香港精神吧——成功,只靠一双手奋斗。香港后来的经济腾飞,靠的就是全香港人民的一双手奋斗得来的。

相关文章

·穆迪首予恒大B1评级 展望为稳定 10/01/11

·张欣:以退为进的生活智慧 10/01/11

·大开发商与小开发商的选择 10/01/11

·哈利法塔 世界一高难题多 10/01/11

·永沉江底的三峡故园 10/01/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