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_2009年度论坛 - 不确定经济走势下的房地产
花园城市:拆除一切围墙的堪培拉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的理念是人类对城市模式的美好理想,而堪培拉把“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我想有一艘船

  在堪培拉,澳洲男人总是惬意的,惬意的男人也有梦,澳洲男人的梦在心里、在手上、在船帆上。澳洲的男人梦不多,只有一个期盼,期盼有一艘游艇,这一辈子能有自己的一条船。为了这艘船,他们得去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辛劳。

  离堪培拉最近的海是贝特曼海湾,那一天,我上了一艘私人的游艇,当我从私人游艇俱乐部进入港口时,映入眼帘的全是一只只停泊着的游艇,桅帆林立。

  这船的主人,是堪培拉的一个商人。整个船是纯净的白色,停泊在蓝蓝的海上,是那么协调,几近完美。后舱深深凹陷下去,围着一圈沙发,沙发中央是一张精致的固定好的小茶桌。最慵懒的场景是主人套房里的那一张吊床,床灯柔柔地照射着,不知道颠覆了人生多少奋斗的梦想。床边的酒柜和冰箱带着欧陆的味道,豪华的洗手间内有好几种精致的男士香水。前舱的甲板上,有一大块四方的卧地沙发,可以舒适、安怡地坐着看岸上的景致。

  这里是南太平洋的边缘,有最深邃迷人的蓝色海域,将整个人都沉浸在幽雅的深蓝海水中,说真的,我真羡慕那些潜水爱好者,屏住呼吸,潜水运动带他们感受另一个非凡奇妙的海底世界,鱼的家园,珊瑚的故乡。在贝特曼海湾当地有一两家潜水学校,提供专业和业余的潜水课程,可以佩带游泳眼镜进行浮潜运动,或者背上氧气瓶尝试真正的潜水。

  在贝特曼海湾的一些海滩,随处可见运动者身穿色彩鲜艳的冲浪装,戴着太阳镜,脚踩滑水板在碧蓝的大海上像海燕般地穿行,时而涌上浪峰,时而跌入波谷。成群的水上运动爱好者聚集到海边竞技、嬉水。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海滩上租借到冲浪板和帆板。对于堪培拉人来说,即使他们的城市不直接临海,但他们愿意开车一两小时来到海湾亲近海洋,在所有的运动中水上运动就像跑步那样普及。帆船、赛艇、冲浪、帆板运动参加者不计其数。堪培拉的孩子大多在10岁以前就学会游泳、冲浪等水上运动。仅仅30万人口的堪培拉有公共游泳池近百个,私人游泳池更是难以计数。

  堪培拉的格里芬湖总是因为那些迷人的帆船和划艇运动而格外富有生气和情趣。狭长的小艇在水中驶过,划艇人身着白色运动装奋力荡桨。独木舟和皮划艇轻巧地掠过湖面,掌船人有老者也有少年,他们相互竞赛、汗流浃背,还有穿着小丑戏装的青年坐着热气球飞越被阳光照射的碧波荡漾的湖面。因为那些五色风帆的存在,格里芬湖四周充满生活的诗意,在水流经过的城市里投下了安详浪漫的帆影。

  好几次我从格里芬湖畔经过,看到湖上有龙舟的身影,那是中国的船,让身在异乡的我感到尤其温暖的船。龙舟是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华人移民潮进入澳大利亚的。热爱户外运动的澳大利亚人也发现了龙舟运动的精彩。龙舟和澳洲人喜欢的赛艇一样,船身狭长,需要多名桨手,但它的船身配有彩绘的龙头龙尾,船体也更长。和安静有序的赛艇不同,龙舟赛更热烈,也更刺激。

  我也想有一艘船,驰骋在每一个关于海的梦境里。

  樱桃园

  契诃夫最后一部作品是《樱桃园》,这部戏剧名著集中表现出契诃夫对消逝之美的复杂感受和对永恒之美的不懈追求。依托“樱桃园”之美,契诃夫天才般地预见,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现代人类面对物质和精神不可兼得时的情理冲突。樱桃也曾经被中国古代文人赋予了最完美的情思,后梁宣帝、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和辛弃疾都用格外爱慕和怜惜的口吻赞叹过这种玲珑剔透,味美形娇的植物。南宋末年的进士蒋捷在潇潇风雨中以酒浇愁,写下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的词句,虽说美不胜收,却让人无限怅惘。

  生性乐观、心思单纯的澳大利亚人没有赋予樱桃那样复杂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趣,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樱桃化作甜美生活的轻快插曲,在堪培拉郊外,每年11月份,就是樱桃成熟的时节,这时候,正是澳大利亚的暮春,堪培拉市民欢欣鼓舞地前往踏青采摘。大大小小的樱桃园分布在一个叫做漾的地方。那是一片樱桃飘香的乡村,仲春的风把园子里的果香传遍四野,淘气的小鸟贪食地啄着樱桃树上的果实,吃进嘴的并不多,却落得满地都是。小孩子顽皮,跺脚踩碎那些晶莹剔透、鲜红欲滴的果子,常常被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一通。

  道路两旁有一片连一片的樱桃树林,采摘者们一人领一个小筒就快步向樱桃林冲去,诱人的串串红樱挂满枝头,熟透了的深红色的那种最甜,适合在现场吃,还没有熟透的是鲜红色,未到最甜的时候,适合拿回去存放。人人吃得满嘴鲜红,真是过瘾,自己挑拣着摘的还是比超市里买了的新鲜好吃。这里可以随便吃,不用交钱,但采摘在筒里拿走的却是要付钱的。

  直接在果园里采摘樱桃的价格要比在市区的瓜果市场或超市便宜一半,每公斤才三四个澳元。自己动手,采摘一个上午,可以摘一大桶。在果园门口结算的柜台用磅秤称一称重量,付款装箱,如果买得多,果园主人还会赠送你一小瓶樱桃酱或樱桃酒。澳大利亚的樱桃品种优良,颜色一般是红得发紫的,而且个大、水多,味道清甜爽口。一筐樱桃回去可以吃半个月,再送一些给好友和邻居。堪培拉的主妇们会做成酸甜交织的樱桃酱,红艳艳的樱桃果变成了亮晶晶、甜蜜蜜的果酱。那是一种诱人而优美的魔法,让我心向往之。

  穿过那一片片春天的樱桃园,一丛丛树影让呼吸清新,一颗颗果实让心灵饱满。回首不远处,胖胖的果园主人正笑吟吟地牵着看园子的英格兰犬向我招手,问候一声:“Pick more(多多采撷)”。

  拆除一切围墙

  花园城市的概念来自1817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率先提出的“和谐村庄”(Village of Harmony)。随即而来的工业化浪潮在给经济带来跳跃式大发展的同时,城市恶性膨胀,自然遭受到前所未有毁坏,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性地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宗旨是使城市既有活力与效能,又有洁净美丽的景色。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的理念是人类对城市模式的美好理想,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把“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后向国际上招标新的建筑设计方案,美国建筑师波利.古瑞芬竞得设计权。他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整个堪培拉市以国会山为中心,建造放射状的城市街道,每一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所有州区,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这一设计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并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

  格里芬利用堪培拉的地形,把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融为一体,格里芬以首都山、黑山、城市山、安斯利山为最高点来布局整个城市且互为借景。其中最华美壮观的一条轴线的首都山与安斯利山之间,顺序排列了新议会大厦、旧议会大厦、金斯公园、战争纪念馆等标志性建筑,气势恢弘。格里芬湖是全市的布局中心坐标,她为堪培拉优美的环境奠定了基础,使山与城市生动起来,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均绕湖而建,其中包括国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最高法院、首都展览馆、国立大学、澳洲科学院等,它们像珍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

  堪培拉是世界上园林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上俯瞰,除格里芬湖晶莹发亮,楼房和街道全部淹没在绿色海洋之中。宽大的街路两旁是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地毯般的草坪严密地遮盖着每一块空地。在住宅区,每个小区有一个小小的园林体系,其中包括一个15亩以上的园林式儿童游乐场。居民区内只设绿荫蔽天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不许机动车辆进入,被称为“健身小道”。郊区是大片的森林,是市民假日野餐、露营的佳境。

  堪培拉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首都。不设围墙的法令,早在1927年迁都时就开始实行,任何机关、个人以及外国使馆都不得违反。代替围墙的是以花草树木结成的绿篱。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高大树种,是政府机关的屏障,兰桂等奇花异木围绕在富豪人家的庭院,梨树、蔷薇等多植于平民百姓家房前屋后。各国使馆则从世界各地带来了本国的花木结篱为障,来到使馆区,就像走进了列国植物园。

  在万树丛中点缀着一幢幢造型各异的居民住宅是堪培拉市的又一特色,这里的住宅基本上是单层和双层的别墅,这些房屋的设计新颖别致, 每幢住宅都有自己的特色,绝少雷同,难怪有人称这里是一个大型露天住宅博物馆。

相关文章

·土楼和四合院的宗族文化 09/12/07

·吕特克·达尔德鲁普:让柏林重生的城市规划师 09/12/06

·Hyunjoon Yoo:首尔悬浮住宅 09/12/03

·堪培拉:文明的乡村城市 09/11/23

·和黄、新鸿基有意入主上海百亿地王 09/11/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