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山顶向北眺望,天文台山脚下宽敞的草地上一字排开三幢17世纪的古老建筑,方正庄严,那是玛丽女王二世的寝宫和过去的英国皇家海员医院学校——1933年后成为国家海事博物馆。再往北去,是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旧址;继续往北不远,泰晤士河在明媚的阳光下静静地向东流淌。
就在离我不远的天文台院子大门处,一条精心镶嵌在地上的红色直线由南向北穿过,操着各种语言的游客排成长列,争相在这条线上合影留念。这就是那条有名的格林威治子午线,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将这条线确定为地球经度的起点,地球从此在地理概念上有了东西半球之分,而整个世界也都依照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来计算各自的时间。
我也排队站到这根看得见的零度经线上,两只脚分跨在东西半球,给自己的脚留下了一张难得的照片,以前中学地理课本上学到的本初子午线现在就从我两腿间穿过。我看了看表,中午12时25分,与伦敦相差8个小时的北京此时已经是晚上8时过了。
时间真是令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携着我们的光阴飞奔。然而在这条本初子午线上,时间似乎凝固了,全世界只有这么一条零度经线。我相信,即使是感叹时光“逃去如飞”的朱自清先生站在这里,恐怕也会惊叹于时间的凝固的。是什么创造了这种神奇,使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们来到这根红线旁时都会肃然起敬呢?
天文台大门外立着一尊詹姆斯·沃尔夫(James Wolfe)的雕像,雕像基座上写着:“魁北克的胜利者”。这位英国陆军将军阵亡于1759年的魁北克战役,但英军此役彻底击败法国人,奠定了英国在加拿大的统治地位。这尊雕像1930年矗立在此,詹姆斯从此始终面向旧皇家海军学院和格林威治码头,神情专注,他是在欣赏泰晤士河水的潮起潮落,还是在回味当年纵横海洋的光辉岁月?
一个国土面积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50多万人(17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总和)的岛国,是如何能够崛起于18世纪,称霸整个19世纪,并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呢?这座只有两三层高的天文台建筑物讲述着这个秘密: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1707年10月22日,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总司令克劳戴丝勒·夏维爵士(Sir Cloudesley Shovell)率领的一支由四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在返航途中触礁,夏维和他的1500多名水兵葬身海底,而此时他们距离本土已经不远。消息传至伦敦,举国震动。在船长、商人以及公众持续不断的压力下,英国政府终于在1714年下决心解决困扰这个在海洋上势力渐盛的国家的“经度难题”,悬赏2万英镑(今值1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200多万元)征求“可行且有用的”解决方案。
16、17世纪,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等几个西方海洋强国先后向远洋发展,寻求海外贸易,航海成为这些国家举足轻重的行业。但在当时,熟练的海员利用指南针等工具在航行中只能确定南北方向(即维度),还无法测定其东西方向的位置(即经度)。这一难题制约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按照格林威治天文台提供的数据,整个18世纪,每年有数百名英国水手因此葬身大海。而在当时,几乎每个英国家庭都有亲朋好友或在皇家海军舰队服役,或在海上商队里谋生。
大英帝国的海上成败于是和格林威治天文台联系在了一起。而事实上,1675年奉英王查尔斯二世之命创建起来的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就承担起了为皇家海军舰队提供精确航海图的重任。
1726-1735年间,来自约克郡的木匠约翰·哈里森几经挫折,发明了航海天文钟,这种便携式的天文钟可以在移动的船舶上使用,利用它所指示的时间与格林威治地方时的时差,来测定船舶所在位置的经度。在天文台准确对时的协助下,大英帝国的海军拥有的测定经线的天文仪日益精确。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个专门展室陈列了各个时期专为皇家海军设计制造的数百个航海天文钟,这些在当时领先其它海上强国的精密仪器确立并维持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格林威治天文台提供的精确时间和英国能工巧匠不断革新的这些仪器,大英帝国的海上梦想恐怕永远都不会实现。
1833年,天文台在自己八角形观测室的屋顶上树起一只巨大的红色“时间球”,红球串在一根金属杆上,每天下午1时前升起,到1时准时降落,这样,泰晤士河上过往的海员们就通过了望这个红球的起降来和天文台精准对时。现在,这个红色的大球还是按照传统每天下午1时准时下落,不过,这种无线通讯技术发明前的报时方法如今恐怕只剩下为游客表演的功能了。
在天文台后院的坝子里,正好碰见一名工作人员为游客讲述“卖时间”的故事。原来,并不是每个伦敦城的人都能从远处看见这个红色的大球,而越来越多从事各种行业的人需要知道准确的时间。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每天都能来天文台对时啊。怎么办?方法其实很简单。从1836年开始,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约翰·贝尔维(John belville)每天将时间对好,步行到伦敦城,沿街兜售时间。如果你愿意每年支付4英镑,贝尔维就会每天按照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你的门前,把准确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告诉你。贝尔维的顾客包括火车站、钟表匠和那些伦敦城里的富有绅士。贝尔维一干二十年,直到他去世。他的遗孀又接着干到1892年自己辞世。贝尔维的女儿茹丝(Ruth)接过父母传下来的衣钵,一直干到80多岁的高龄,成为伦敦最有名的“时间女士”。1939年,当电话报时方式发明之后,再也没有顾客需要购买时间了。人力销售时间的时代自此结束。
天文台工作人员生动形象的表演令人难以忘怀。八角形屋顶上的红球开始上升,预示下午1时即将到来。本初子午线上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在人们流连于天文台展出的各式钟表之时,时间在悄然流失。不记得哪位名人曾说过:“掌握了时间就是掌握了财富。”其实,时间这种神奇的东西里又哪里仅仅只藏有财富呢?
·礼士胡同,说说那“故事里的事” 09/02/05
·格林威治子午线 时间的故事 09/02/05
·美国干细胞研究再次启航 09/02/05
·当栖息地成为风景线 09/02/05
·金科否认总裁谌俊宇离职 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