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届77岁的老人每天依旧满心欢喜地期待上班工作,只要一提到自己的事业,他就双眼放光,流露出雄心壮志,仿佛在告诉人“我还很年轻,还有很多事要干呢”。这位老人就是人们口中的传媒大亨默多克。从澳大利亚一份小报工作开始,把媒体事业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攻下电视界,拓展到互联网,默多克一手一脚建立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传媒王国。
如今,他的新闻事业涵盖欧美亚三大洲,拥有83亿美元的身家,常年入围《名利场》、《时代》百名最有影响人物榜。去年入主了世界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华尔街日报》,近来又盯上了《纽约时报》,就连在互联网领域,默多克也凭借收购MySpace扩大着“默多克王国”的版图。对于家庭,他毫无保留地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精英,几乎每个儿女都能独当一面,这个父亲则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有人喜欢他,也有人冷看他的作风,但你不能不佩服他凭自己双手所建立的一切。而这一切在他眼里只是挑战,他只是想要赢得这一项又一项的比赛罢了。
Q:你有没有想过要停下脚步?A:我想没有,只要能力许可,我大概会继续工作下去。我爱我的太太和孩子,但我不想坐在家里跟他们一起,我们会去旅行什么的,可能一年里有几个星期都是这样,但我不准备停下来。六七年前曾有人叫我写自传,我们通过录音机进行,但几个月后我就感觉不好,好像这就是个终结似的,而我感兴趣的是明天或下个星期将会发生点什么事。
Q:你的父亲为你带来新闻业的基础吧?A:不错!我父亲是一个记者、编辑以及出版商,他从未拥有过一家大公司,却为别人建立了一家大公司。他生前的储蓄只够买一家小报,那是亚特兰大的一份晚报。他死时我才21岁,还没有机会跟他一起工作,然而我小时候一有机会就会跑到他那里看他工作。
Q:你从那时起就跟报业结下不解之缘。A:我22岁毕业,那时我在舰队街(英国伦敦主要报社集中的街区)锻炼了6个月。我非常享受在《每日快报》的工作,那是我一生其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之后我去了伦敦,在那我学着做一个新闻工作者。当时英国的纸张是配给的,出版不能超过8页纸,所以每天就好像生死竞赛一样,每天都会说“今天我们有156则故事,但《每日邮报》就有164则!这种事将不会再次发生!”这样的话。在那里我学会了精简的重要,事实也要准确,如果你是新闻记者,你便会感受到自己置身其中。还有,四五十年前的纽约可以买到很多报纸,像《每日新闻》是属于蓝领爱尔兰人的,《纽约邮报》就拥有中产阶层的犹太读者等等,它们会因应读者而作出不同的方法报道。我不是说它们是种族主义者,但它们有很清晰的读者群。
Q:入主《华尔街日报》也是你所渴望的吗?A:谈报纸好像是很落伍的事情,不过《华尔街日报》是一个很独特的机会,我想那是一份极好的国际性报纸。如果你有很强的国家及国际新闻,你会得到最富有又具影响力的美国读者。但另一方面请不要误会我会舍弃《纽约时报》,它仍然拥有未来。
“我也想给我的孩子机会”
Q:事业上了一个个的高峰,那家庭会否被忽略掉呢?A:当我回望过去,我希望自己有更多时间陪伴我的孩子,还记得有一次我带两个儿子去远足,我清楚记得当时的每一分每一刻,他们也都记得。我应该多做点同样的事。
Q:幸运的是他们都长大成人,而且事业有成,你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A:我的人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机会,我也想给我的孩子机会。如果他们没有能力甚至没有准备好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目前我儿子詹姆斯正式成为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和新闻集团的主席,我的长女在全力照顾3个孩子。二女儿伊丽莎白则在建立电视制作公司,她刚刚买了本·希尔曼加入NBC后的制作公司,她很有野心去建立一家既有实力又独立的电视制作公司,日后还可能制作电影呢!而拉克兰掌握着一家澳洲公司—新闻有限公司,干得很漂亮,他大概觉得跟我和6个高级行政人员一起工作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所以他又回到澳洲。
Q:说起来,现在你都已经成为美国公民了!A:是的,不过我还很后悔放弃澳洲国籍呢,但不得不这样选择。我来美国是1974年的事了,那里的机会、态度等等。创业、努力工作都是我的最爱!当时想要在美国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就必须要成为公民,因此我得到美国公民身份,只是为了商业理由去做。
Q:美国这个地方真的很特别呀!A:对!基本上这个国家充满很多不同性和选择,甚至是宽容的。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制度,最聪明和最有野心的人都可以入读最好的学院,即使没有上大学的都没有问题,因为这个地方就可以接纳失败的人,这些在其它地方都不可能发生的。
“把握时机寻找适合机会”
Q:那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呢?A:我不能预知未来。我们清楚旧报纸时代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如果你看看现在愈来愈少人读报纸,情况是很令人担忧的!但当你看到上网人数的数字,就会让你大吃一惊!你要找一个你相信的品牌,很多人都不相信《纽约时报》,但很多人却会相信《华尔街日报》。他们很享受阅读,或者找到有用的数据时,他们会上网加以运用。要如何留住他们,是我们的一个挑战。
Q:没错呢!互联网的影响力将会愈来愈大,因此你们也着手发展MySpace业务。A:在三四年前就已经有很多事发生在互联网,我们要把握时机快速地寻找适合的机会。那时我们都没有预计到MySpace正在高速发展,亦因此产生了一些仿效者,我想他们被称为Web 3.0吧,就是你们叫的社交网络。去年我们遇上Facebook,我不想贬低它,它有很有趣的东西和人才,让人加入新应用,但人们在MySpace花的时间还是多于Facebook,有很多调查都认同这个事实。因为人们在Facebook是希望跟朋友联系,而在MySpace却是想找新朋友!
Q: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对世界很重要的人吗?A:有人会这样觉得。不过我自己却视自己为一个很普通的人,我最感到刺激的是一日复一日的工作。只是我很爱比赛,而且我想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