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稿:樊纲 平衡的世界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01-20 19:42

  放之今日的中国,在异常冲突的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平衡却是何等的重要。

  编者按:2009年《观点》杂志刊登了樊纲教授的“领袖访谈”,其中樊纲教授对产业政策的反思是此次访谈的重点,其中强调的恰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平衡,这其中理性的因素是符合宏观经济规律本身的,同时也是利益制衡的结果。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摘录其中部分内容刊登在“观点网”,以飨读者。

  樊纲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他说,经济学研究的最终境界是平衡。这几乎是所有经济学研究者的梦想——一个平衡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矛盾,“平衡”是一个并不可能达成的梦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今天的中国经济学乃至世界的经济学开始成为显学的时候,“一个平衡的世界”成为一个失落的梦想!

  放之今日的中国,在异常冲突的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平衡却是何等的重要。

  樊纲在努力为宏观经济学正名,他不断地强调,这一次世界金融危机证明宏观经济研究的成果并非无用,金融危机恰恰证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是对的!

  这是一个何等矛盾的说法,正确的宏观经济学与宏观政策之间本身是存在矛盾的。但较之经济学研究最终的梦想——平衡,当前的宏观政策又何尝不是在平衡一个社会,平衡这个社会的每一个利益群体?

  但似乎樊纲自身也无奈,在政策平衡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利益群体都在说,这个政策对自己不利,没有完全照顾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不平衡产生了!

  事实就是如此,经济学承认群体和个人逐利的本性,却最终无法在各个利益阶层逐利的要求中实现平衡……

  以下是《观点》对樊纲教授的专访:

  《观点》: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也就是制造业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当中是受伤最严重的部分。

  樊纲:这当然,对我们外向型经济来讲,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的部分。这一点也不奇怪,全世界的出口产业都在受影响,我们的出口下降了2%,但人家韩国下降了16%,很多国家一下子下降了20-30%了。全世界的需求,特别是美国的消费需求突然间萎缩,尤其是预期突然间萎缩的话一定有这种情况。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出口企业是真正面临了一次金融危机和一次挑战.

  当然,你要看到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第一是我们过去有些价格扭曲的问题,导致了我们一些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是虚的,这次发现原来没有那么高的竞争力,市场出现波动也就下来了。第二个问题更复杂一点,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看不起我们制造业,看不起我们的房地产业。媒体在唱衰,政府的政策也是瞧不起,驱赶。这个不说本身会把它(制造业)挤垮,但是这些政策宣传就让制造业的经营者三心二意。

  《观点》;您是说,我们对这两年的一些基调要改变?

  樊纲:是的,珠三角发生的现象,使得我们要反思过去对制造业的政策和这些说法。这次发现原来我们还需要这些制造业,发现我们的那些下岗的农民当不了电脑工程师,当不了金融操盘手,还只能做这个。中国那么多农民工到哪就业去?不搞这些低端的,不搞劳动密集型,我们搞什么?说挣钱不多,本来也不是你挣的钱,资金是你的吗?技术是你的吗?我们这些劳动力能够挣这些钱是世界上多少劳动力想挣的钱?结果我们还唱衰它,瞧不起它,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次我们要反思我们的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问题。

  我是一直鼓吹要扩张我们的产业政策,扩充产业结构。什么意思啊?现在还不能做的、高端的东西我们要逐步去做,低端的东西要长期坚持做,要长期鼓励去做,才能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的农民就业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的问题。现在老说贫富差距,一方面说贫富差距,另一方面不让农民就业,农民在农村里呆着就能够提高收入了?留在农村的农民肯定提高不了收入,因为那里规模太小。

发稿:邬琼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