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2007年,我应邀到台湾地区进行经济合作研究时,了解到一组产业结构方面的数据,将其与大陆地区的相关数据加以对比:
在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只占1.5%;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占27.5%;第三产业占71.1%。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产业中教育产业非常发达,一个3.6万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拥有为数众多的大学,医疗、金融、航运、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态势也很好。
再看大陆地区,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各占11.3%、48.6%、40.1%,与台湾地区差别明显。究其原因,一是二者的发展阶段不同。大陆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占43%,大大高于台湾地区。二是两个经济体的规模不同。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大陆的第三产业比重比较低,不但和台湾地区相差30多个百分点,与全世界60%多的平均水平相比也较低。因此,国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既要提高现有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又要研究产业链的细分,开拓新的第三产业空间。
在第二产业的产业链中,有一些环节可以进一步剥离,形成制造业服务化。比如在苏南的无锡、苏州等地,第二产业的比重在55%—60%之间,需要在产业链中探索“工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如在制造领域,可以将设计、研发、销售剥离出来,不要混同在加工制造业中,让它们各自专业分工、独立发展,就会培育出一个新的第三产业。同样,售后服务和维修也能够剥离出来发展成现代服务业。这其实是工业化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以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为重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与技术相关的更长的波动周期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步入低谷,与前一阶段技术红利的递减有关。原因在于,源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信息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福音,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正是这场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掩盖了世界货币体系,美国发展模式,以及金融监管等潜在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革命孤军奋战,其他技术革命浪潮未能同步发展,信息革命的红利不断减弱。目前,我们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要从这个战略高度来思考,要跳出经济看技术。就全人类来说,需要在继续发展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寻找并开启新的技术革命。当然,就信息革命而言,由于中国与美国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的信息技术红利仍有很大潜力可挖,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信息技术还有广阔的空间。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远虑”:如何推动新的技术革命,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
我个人认为,未来新的技术革命可能会产生于这些领域:一是生物工程。这方面要看是否能开发出贴近百姓的技术和产品。二是新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三是新能源。我国的资源包括能源是短缺的,国家因此非常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石油为例,我国现在一年消耗量在3.7亿吨之多,2007年自产1.8631亿吨,进口原油在1.6317亿吨,此外成品油进口3380万吨。因此一方面要实施“节能”方略,另一方面,应将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的环保型替代能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
·中国经济的战略思考 09/01/13
·星巴克的大麻烦 09/01/13
·徐式喜剧PK冯式幽默 年度贺岁电影大家谈 09/01/13
·中原一周楼市统计(2009.01.05—2009.01.11) 09/01/13
·箭牌卫浴·瓷砖第八届经销商年会胜利召开 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