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战略思考

  宏观经济应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以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为重点。

  2008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多变的一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动荡的加剧,经济增长的世界性回落,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不断增大。为此,宏观管理层“多管齐下”,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投资规模数万亿元的应急措施。我认为,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除了上述“救急”措施外,还要有较深层的战略考虑。从战略角度来审视怎样发展经济?怎样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中国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宏观经济应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主导型”

  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主导,是国家的一个战略。中国经济下一步要逐步转到内需为主导,即整个国家经济主要“驱动力”来自内需。内需包括两部分:消费内需和投资内需。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只有34.8%(加上政府消费为48.8%),居民消费亟待拓展。

  在关注宏观层面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微观基础的建设和升级,应打造有自有技术、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我在广东考察中了解到,东莞和顺德,两地同样面临金融危机,地理位置接近,但是现状却不同:东莞的企业倒闭不少,顺德则并未伤及产业的完整性,在全区2.5万家企业中,倒闭只有100多家,属于正常状况。何以有此差别?经过实地调研,我挖掘出四点原因:

  第一,技术档次不同。东莞多是“三来一补”,技术层面比较低。而顺德企业多有自有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0%以上,如格兰仕微波炉、美的空调等。可见,有无专有技术,企业风险的承受力差别很大。

  第二,自主品牌情况不同。东莞的企业一些是OEM模式,贴牌生产,自主品牌比较少;而顺德的企业多有自己的品牌,8个国内驰名品牌,26个中国名牌产品,比如美的、格兰仕等。

  第三,企业产权结构不同。东莞的企业主体部分是外资,包括港澳台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主与当地的经济文化融合不足;而顺德基本上都是本土发展起来的“草根型”民营企业,与当地经济“盘根错节”,且集群性强。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其解困之道要比外资企业更“长袖善舞”。

  第四,市场发展取向不同。东莞的企业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两头在外”。而顺德的企业“内外兼修”,其中内销占60%以上,特别是一部分产品比如白色家电产品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

  东莞和顺德的现实比较,给人很多启示:技术、品牌、产权、市场的不同策略,明显带来不同的结果。这说明,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应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主导型”,要由“粗放型”转到“集约型”。“打铁还要本身硬”,企业亟需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广大企业家要关注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再造,要打造有竞争能力、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集团。既要有优势产品、有高美誉度的品牌,还要有合理的细分市场战略,这些是企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份内事”。

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的战略思考 09/01/13

·星巴克的大麻烦 09/01/13

·徐式喜剧PK冯式幽默 年度贺岁电影大家谈 09/01/13

·中原一周楼市统计(2009.01.05—2009.01.11) 09/01/13

·箭牌卫浴·瓷砖第八届经销商年会胜利召开 09/01/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