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反思在当下

  女性在今天的经济舆论当中所充当的角色与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执着,乃至更为理想主义的个性往往比许多男性要丰富得多。

相关专题:乌鸦与喜鹊

                     熊市中的房地产--观察者记事

  叶檀并非分析师,而只是一个媒体评论员,主评经济。不过,叶檀主修的专业并非经济而是历史,将叶檀放入我们本次封面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叶檀的个性也许更容易诠释在中国做经济分析的女性群体,很多时候女性对经济的分析往往有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感知能力。

叶檀

财经评论专栏作家 叶檀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迄今为止已止已在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文章,为《每日经济新闻》评论版主编。

  在美女作家横行的当下,女性的文字是可以感知的魅力之一。当然,这里并非有性别歧视的意思,我们只是想说明女性在今天的经济舆论当中所充当的角色与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执着,乃至更为理想主义的个性往往比许多男性要丰富得多。

  一

  曾在中山大学看到过叶檀的演讲与对话,与她同时出席的还有茅于轼。茅于轼的听力并不好,因而在对话期间往往无法听清楚他人的问题。在整个对话期间,叶檀除了偶尔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之外,几乎一直在做着茅于轼的助手的工作,她将台下观众和其他人的问题“翻译”给茅于轼。而叶檀自己的演讲亦非激昂,言语平和,只是淡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判断。

  那个时候,很自然地可以看到作为女性的叶檀的细腻,这并非像我们在文字当中所认识的叶檀。

  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我们开始接触叶檀,在叶檀本人的描述当中,她的日常生活枯燥得让人们难以想象。叶檀曾对我们说,她的生活只是每日的阅读与写作——每天睡至午间,然后阅读,晚间开始写作两篇评论稿件。这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多年来始终如一。

  也许是媒体出身的原因,叶檀的文字往往有当代媒体评论当中那些显见的情绪所能带来的阅读快感。这是媒体职业生涯的使然,也是读者的要求。也许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书面文字本身与演讲台上的形象的差异是必然的,文字更多的挟带着情绪的体验,而演讲台上的演讲则有表演的痕迹。虽然说并非每个人都认为演讲是表演的舞台,但是既然在演讲台之上,人们就要承担这样的角色。不过,叶檀毕竟还是书斋中的女性。

  叶檀本人是历史学博士出身,她称自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

  在其自我介绍当中这样写道:“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到政治,期间并无轩轾,常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因此谴责任何以牺牲个人充当某种崇高理想祭品的行为,以及脱离生活常识的高深理论。”

  这是从本身态度上来讲的,叶檀强调的是尊重现实与逻辑。

  在中国的历史逻辑当中,对历史解读往往强调的是历史的共性而非个性,大多数时候中国的史家喜欢在历史的共性中发掘历史存在的逻辑。因而大多数史家在解读现实的时候,往往能在历史当中找到现实的影子。唐太宗说“以史为鉴”,或许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对待历史的态度的根源。

相关文章

·救不暖的楼市 08/12/23

·招商金山谷 08/12/23

·降价趋势不变 成交有望保持稳定 08/12/23

·市场低谷期的房地产投资开发策略 08/12/23

·中航重组 商业资产腾挪术 08/12/2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