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施永青

  再访施永青时已经到了2008年的年末,这个半年之后的采访,即便是在施永青本人看来亦有些沧海桑田的味道。

  再访施永青时已经到了2008年的年末,这个半年之后的采访,即便是在施永青本人看来亦有些沧海桑田的味道。

  重回中原

  “我忘记了我年初的时候说了什么了,可能年初的时候我想到会很坏,但是没有想到会坏到这样的程度。”施永青依然笑得爽朗。但与半年前的笑声不同,半年前说自己要退休的施永青可能没有想到,半年之后中原便到了又一个抉择生死的时刻。

  别人会怎样看施永青在这一年的选择?

  一位观点网友这样评论这一年的施永青:“施永青在今年初逆市大量收购地铺,现在看来他错了;施永青口口声声说退休,现在看来他错了;施永青说联合代理肯定能搞定销售,现在看来他错了;施永青说开发商赖皮不给他佣金,现在看来他又错了;施永青说一手救二手,现在看来他还是错了……”

  也许明天回过头来看,在2008年作出一系列完全正确抉择的企业领导者会成为商界的传奇。但对于更多的企业决策者而言,他们可能直接面对的是一系列的错误的判断与选择,面对2008年,他们所能做的也许只是对自身企业的调整,以适应形势。施永青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再次亲自执掌中原,施永青的情绪已不像半年前宣布退休时那样轻松了……

  市场至上

  施永青回归中原之后的第一个选择便是裁员。这与他对我们所表达的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的态度似乎有所差异。但企业的选择是残酷的,在大多数时候,企业最为现实的考量是企业本身作为追求利益的主体,在大多数时候不可能是福利机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施永青是一个残酷的市场生存至上的决策者,这或许与他对资本主义的深刻认知有关。

  作为一个曾经的马克思主义忠实信徒与理论家,施永青本身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是与其对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相关联的。在此基础之上,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对立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生态成为施永青曾经的研究对象。加之香港是一个异常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发展阶段由最初的制造业发展到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在短短的数十年之内完成。施永青的成长伴随着这个过程。

  站在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理解施永青为何会在创立中原之后在商界如鱼得水,因为他曾经是站在对立面审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本身及其发展。

  自由资本主义的核心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机会平等,但淘汰率极高。另一方面,市场本身缺乏理性的控制方式,这就使得市场本身存在天然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建立在市场缺乏自我调节机制之上的,往往市场会将利益无限放大,并且希望永无止境的放大。这种放大利益的效应一旦达到临界点便是泡沫的破裂。

  每一次大规模的泡沫破裂都是一次大规模的淘汰……

  这种认知决定了施永青日后的思想轨迹,也决定了中原的发展。作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的企业,施永青最为尊重的恰恰是市场淘汰机制,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企业发展的选择。

  施永青几乎是将自己旗下的每一个分行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体释放到市场当中去接受检验的,中原是由各个不同的机体构成的庞大的中介集团。因而在施永青的企业决策当中,尊重市场的淘汰机制是中原发展的核心,市场效益是中原评估生存的最为直接的原则。

相关文章

·观点一周评述:进入冰河时期 08/11/16

·广州中原:裁员已经开始 08/10/23

·施永青:年底或确定裁员目标 08/10/23

·香港楼市落成量创1997年来新低 08/10/21

·施永青:救市!就要敲锣打鼓的救 08/10/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