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钟民和京文的故事,始终对我是个诱惑,因为这十年不光是许钟民自己成功的发家史,还有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历史的缩影,有背景,也有幕后的故事,相关业内人士看了觉得会心,不相干的人看了,大概也会觉得有趣吧。
《十年》是去年到今年KTV里非常走红的一首歌,它其实和我今天要写的人物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听到那么多人在感喟十年,总觉得别样的有趣。
每个人的十年都不一样吧,笼统地感喟起来,大概会生出沧桑之感。十年之间,一代人成长,一代人老去,一个时代也有了结论。不久前看到北京京文唱片风风光光地办了自己成立十年的庆典,忽然惊觉,从1994年的校园民谣走红开始,中国新生代原创流行音乐的发展,曲折起伏地走到今天也整整十年了。十年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原创乐坛好像也有了对抗港台的力量,那么多歌,那么多歌手,那么多唱片公司一下子争奇斗艳,好不热闹。十年之后,可以笑傲原创唱片市场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当年同期成立风光一时的原创音乐公司,只剩得京文唱片一家枝繁叶茂,别家不知何处去了。京文的十年,感受别样丰富吧。回首一望,竟是中国原创歌坛十年的路程,只是独此一家走过来了,旁观者看了,难免唏嘘。
在我写过的人物中,许钟民算是独此一份,他是商人。以往总觉得,写商人,不可避免写其从商经历,总有些为企业做广告的嫌疑。但是许钟民和京文的故事,始终对我是个诱惑,因为这十年不光是许钟民自己成功的发家史,还有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历史的缩影,有背景,也有幕后的故事,相关业内人士看了觉得会心,不相干的人看了,大概也会觉得有趣吧。
王志文让他一头扎到原创音乐市场里
1993年,因做音像原材料而挣了些钱的许钟民,对自己已有的事业心生倦意,决定进入他所崇拜的唱片行业。这个突然的决定把他周围包括家里人全吓了一跳,因为大家都觉得那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行业。但钟情于这个行业的许钟民在一片反对声中,找到北京市文化局所属的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公司,与当时任总编的张和平(现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和社长潘洪业商谈。由于当时文化艺术音像公司正缺乏自己的发行、生产队伍,而出身生产行业的许钟民带着投资前来挂靠,双方当下一拍即合,1994年正式成立了集体所有制的北京京文公司。许钟民亲手画了一个标,就是京文沿用至今的LOGO。
当时的流行音乐市场基本上是港台歌手的天下,所有的音像公司都靠发行港台的唱片来赚钱。刚进行业的许钟民抱着“你行,我也行”的想法,“仗着做原材料赚了点小钱”,就去抢港台的大版,所谓大版是指最走红的歌手的唱片版权。20世纪90年代初最红的港台歌手是因《潇洒走一回》而大“火”的叶倩文,为抢到她新唱片《离开情人的日子》的版权,初出茅庐的京文出了一个很高的价钱,对方要求搭一张吕方的《多爱你一天》。许钟民拿到版权就以为等着赚钱,不料发行之后的现实相当的残酷,两张唱片在市场上的惨败,不光搭进去买版权的钱,连制作成本也全亏进去了,这几乎令刚起步的京文破产。
·英国人的烦恼:吻,还是不吻? 08/12/03
·回归后的香港 08/12/03
·布兰妮·斯皮尔斯回来了 08/12/03
·许钟民的十年 08/12/03
·从伊斯坦布尔乘火车到阿勒颇 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