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用一万年,但也肯定并非朝夕的事。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陈云林
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历史性访问台湾,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第二次“陈江会”后,两人签署了航空、海运、邮政合作和食品安全机制等4项协议,两岸实现全面三通,再迈进一大步。两岸经络打通之后,今日举行的金融和工商航运两场座谈会,显示朝着更深层次经济整合方向发展。不过两岸在经济事务上互动热络,不等于最敏感的主权问题有任何进展,因此现在就说两岸开始迈向统一之途,不但言之尚早,也肯定不符合现实情。
搞好经济提振民望 马英九须借助大陆
马英九于5月20日就任总统,两岸紧张情势缓和,良性互动频繁,纠缠、延宕近30年的三通死结,不到半年时间就解开。对马英九而言,挟超过七成民意支持率就任,但是这几个月,随着美国次按爆发、金融海啸爆发,台湾经济低迷,股市下跌约50%,加上马英九的领导风格引发诸多争议,因此他的民望已经急跌至只有两成左右。不过纵使面对领导无能之讥,但是马英九说过,现在台湾能够向美国购买武器,同时又可以缓和两岸情势,开展与大陆三通等事务,证明他的政策正确。吊诡之处在于马英九拿得出来的少有政绩之一,与大陆有关,展望全球经济陷于衰退,马英九在首任还有约3年半任期,如果要在经济上干出成绩,挽回颓势,大陆还是主要因素。
这次随陈云林访台的,有大陆多家银行的高层,包括行长等,两岸金融合作已经引入两会后续协商重点议题,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认为,两岸金融业者对签订金融监理备忘录(MOU)有强烈要求,应该很快能够达成共识,在第三次“江陈会”中签署机会很大。2003年香港经历SARS一役,大陆以开放更多有质素国企来港上市、准许内地人民来港自由行等措施扶助香港,香港经济因而快速复苏,台湾商界、民泷对此印象深刻,在台湾经济凋蔽之际,看到香港的兴旺,政府财政收入有巨额盈余,他们都羡慕不已。大陆会否以当年催动香港经济的模式,用之于台湾,提振台湾经济,间接协助马英九,事态发展值得关注。
两会签署的4项协议,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机制,是因为三聚氰胺奶品临时逼出来的议题,其他3项,实施之后,有关业者可以即时得益,而打通了两岸之间的经络,对于日后其他层面经济整合,打下了基础。
两会所签署协议,最具实质意义是直航,包括航空和海运都毋须经过第三地,可直接直航,特别是航空直航,日后两岸将建立截弯取直的新航线,毋须经过第三国航空识别区,由桃园到上海航程只需要88分钟,缩短了62分钟,多方面成本肯定大大降低。以往台湾基于“国家安全”,就两岸航运,一直抗拒航班直接往来飞行,要航机必须经过第三国航空识别区,台湾现在彻底放下“安全”之忧,让大陆航班直飞过海峡,这个转变,应该是随覑两岸情势缓和,台湾的戒心不再那么绷紧。台湾愿意“截弯取直”,某一程度可视为两岸互信增加的结果。
陈云林在台湾基本上能够放软身段,也尽量表现亲和力,以求争取更多台湾民泷认同和接受,迄今所见收到较佳效果。他抵台之后发表简短谈话,表示此行只谈经济,不会谈政治。但是两会所涉及事务,根本脱离不了政治,看他与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会面时,并不承认赖的陆委会主委身分,只以“台湾主管大陆事务的主要负责人”来表述赖幸媛的职位和职务,这就很“政治”了。
会谈求实效 称谓属其次 两岸贵能建立坚实互信
由陈云林表述赖幸媛的身分,相信他明日下午与马英九会面时,也不会称呼马英九为总统。现在要陈云林称呼马英九为总统,涉及大陆对台的最根本原则性问题,如果非称总统不可,此行(甚至两岸互动)就要破局,相信双方都不想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称谓只是存乎一心,陈云林不称呼马英九为总统,马英九还不是照样是由台湾超过750万选民选出来的总统?陈云林未称呼赖幸媛为主委,两人还不是谈了,而且谈得很好。相对于会谈的实质成果,称谓问题,只是枝节,不应该损害两岸大局。
两会性质属非官方机构,但是这次在台湾之会,双方(起码是台方)已经不避官方接触。例如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的位阶,在台湾政府等同首长,是内阁阁员级官员,他昨日在“江陈会”中坐上了谈判桌;前日在预备性磋商,高孔廉介绍台方谈判人员时,不称台方官员为海基会“顾问”,而是直接介绍他们的官职。大陆方面对于台湾官员以官员身分参与“民间组织”的两会谈判,并未提出异议,台湾方面有人解读为此乃大陆愿意正视现实,让两岸官方对官方对谈,是两岸关系一个里程碑。互不承认、互不否认、互不说破,是两岸现阶段互动的精髓,按此而行,才有出路。
目前无证据显示大陆开始接受两岸分治60年的事实,但最终无法回避,日后如果谈判两岸和平协议、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就必然触及两岸分治。陈云林与赖幸媛会面时,曾经引述毛泽东的两句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说要做的事还很多,大有时不我予之意。我们认为,两岸之事不能急,双方还须建立更坚实互信;另外,现在两会只是权宜之计,两会的角色、身分先“截弯取直”,不再遮遮掩掩,大陆和台湾官员真个以官方身分,名正言顺地正式、公开面对面谈判,才是两岸关系见真章的一日。这一日要等多久?肯定不用一万年,但也肯定并非朝夕的事。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两岸共赴金融危局 08/11/06
·两岸“大三通” 08/11/05
·戴德梁行谈救市之一:刚性需求将重新释放 08/10/28
·21世纪不动产:上海调整仍将持续 08/10/26
·从秋瑾到章子怡 0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