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赴金融危局

  台湾金融业亟需两岸的机遇而浴火重生。

  一场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把台湾本就摇摇欲坠的经济景气打到了历史谷底,台股随着国际市场行情及内部经济环境恶化而持续下探。10月29日,中国大陆央行和美联储(Fed)前后脚降息,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也决定自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三次紧急降息。

  与前两次降息救经济不同的是,此次跟进中美两大经济体紧急降息,台湾央行尚有其他苦衷。除一再重申通胀趋于缓和、经济前景放缓外,彭淮南几度欲言又止。这个不寻常的动作引起台湾财经界的高度关切。不过细究原因,不难发现彭淮南此刻的苦衷也是台湾面临的全局性课题,也暗示出此刻与大陆经济合作的迫切性。

  国台办主任王毅在10月30日接受台湾媒体专访时,特别强调共同研商因应金融危机的对策,是两岸目前的当务之急。陈云林行前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试图把沉浸在政治口水中的“二次陈江会”拉回经济合作基本面——陈在国台办之前是黑龙江主管经济的副省长。陈对海运、空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大协议做最后确认,同时带一批商业银行行长与台湾金融业对接摸底,为将来可能涉及的开放金融、证券、保险及建立金融监管机制等议题,协商奠定信任基础。

  彭淮南降息的隐形原因与大陆息息相关。台湾是个开放且小型的经济体,以出口为导向,金融危机一旦触发实体经济的萧条,势必严重冲击经济现状。所以,陈云林率领大陆金融业界赴台与彭淮南被迫跟随大陆降息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两岸只有相互依靠、紧密合作,才能使台湾打开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方可减轻在金融海啸中受到的损失。

  陈云林此次赴台,把工商界迫在眉睫的、但应该明年才谈的货币清算机制、台商投资权益保障、经贸纠纷调处、金融证券监理合作备忘录(MOU)等事宜,都提前到这次“陈江会”一勺烩。心急的国民党立委,甚至逼问行政院长刘兆玄会不会马上就签署MOU。

  就MOU机制本身而言,国际惯例也未必非签不可,但两岸极其特殊的政治现状,先天决定了很多经济议题早就烙上深刻的政治印记。陈水扁时代,台湾官方就曾努力过,试图与大陆签订协议,最后卡在难以调和的主权矛盾上,功亏一篑。围绕着MOU周遭的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来台投资限制、现有七家台湾国有银行在大陆的办事处升格为分行、并承办人民币业务等重大措施,都需要建立在两岸政治互信基础上,才能推动落实,这难度颇高,且主动权在北京手中。

  1992年新兴银行大量涌现造成金融泡沫,2006年信用卡、现金卡泛滥刮起卡奴风暴,扁政府八年强势主导“二次金改”遗留的烂账,台湾金融业的行业性重创不可谓不深。台湾金融业亟需两岸的机遇而浴火重生。

相关文章

·两岸共赴金融危局 08/11/06

·新政见效?深圳楼市回暖 08/11/05

·两岸“大三通” 08/11/05

·09春夏女装流行趋势解读:温和的演变、质朴的力量 08/11/05

·瑞银蔡洪平:两年内房企未有上市可能 08/11/0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