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的脚步,从未随自己年龄的增长而迟缓下来。
金融危机没有让台塑倒下,却让其领袖王永庆客死异乡。
由于担忧美国金融危机对台湾及台塑集团的冲击,10月11日,92岁高龄的王永庆携夫人及子女前往美国视察台塑旗下的生产线和厂房,却因健康问题,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被送进了新泽西州一家医院。当日上午9点38分,老人因心肺衰竭辞世。
“经营之神”驾鹤西游,身后留下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和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还有无数人的哀悼与纪念。在这个被“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影响控制了几千年的社会中,一个商人能够获得如此超然而尊崇的地位,更显稀罕。或许,我们应该称老人为“企业家”,而不是“商人”。
原文转载台湾《联合晚报》10月16日发表的社论《王永庆传奇》如下:
王永庆参与、见证了当代台湾经济发展的轨迹。他之所以能得到“经营之神”的美称,正是因为他一直在观察、呼应台湾的变化,不曾脱节,不曾落伍。
“经营之神”不是没有失败过,重点在于他选择投资经营的方向始终创新,管理企业的步伐始终稳健,王永庆永远往前看,永远在规划下一步,也在设计事业程序,他从来不当赌徒。
农业时代,王永庆靠着卖米闯出名号,引起当时积极筹备工业化发展的政府官员重视,鼓励他加入开创塑化工业。与他同时获得政府鼓励的还有其它企业家,然而只有王永庆最勇于接受这个高度挑战性的工作,而且很快投入心力,成为台湾塑料产业的专家,也赢得了威权时代官员的肯定与尊敬。
站稳脚步之后,台塑集团慢慢扩张其经营领域,从相关的化学工业开始,再从化工相关的医药连结到医疗产业,开设了长庚医院,引进了明确的绩效管理制度,开创了台湾私营医院的一片新天地。
两岸关系解冻,王永庆已经七十岁,但他毫不迟疑,积极规划开拓大陆的生产机会。虽然因为无法控制两岸诡谲的政治风向变化,海沧计划无法顺利进行,然而那样的眼光与气魄,在那个时代,还是难寻匹配的。
王永庆的脚步,从未随自己年龄的增长而迟缓下来。海沧计划触礁后,又有麦寮的“七轻”,然后进军汽车市场自创“台塑汽车”品牌的接连豪举。麦寮成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单一石化生产系统,“台塑汽车”却未能成功。然而,不论成败,都不能阻止王永庆继续想象和开拓他的经营王国。
八十岁之后,王永庆又将视野转向环保与健康产业。大手笔建立馊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投资开发有机蔬菜农园,进而打造“养生村”,目标是为银发族建立可以活得自在又活得健康的园地。每一项做法,都让那个领域的议题获得高度社会重视,也都改变了那个领域的传统经营手法。
王永庆以九十二高龄离开人间,九十二年的生命没有一刻虚度。这样的“王永庆视野”、“王永庆精神”,就算王永庆不在了,都应该继续给予一代又一代的台湾企业家、投资者提供典范与鼓励,刺激大家不止“活到老,学到老”,而且“活到老,创新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