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坚持下,徐冰的作品才得以保留。
从“五月花”到“温莎公园”
从1973初春天至1973年底,中国驻美联络处设在康涅狄格大道1127号的五月花大酒店。这里丝毫没有“大酒店”的气派,反而显得非常低调。
1925年开业的五月花酒店位于M街和L街之间,距白宫四个街区,紧邻游说机构密布的K街。许多美国政界名流都曾在此下榻或举行宴会。从柯立芝总统开始,这家酒店一直是总统就职舞会的场地之一。联邦调查局著名局长埃德加·胡佛常在这里吃午饭;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这里起草了1933年总统就职的演讲稿;杜鲁门总统就职后,由于白宫翻新,他在五月花酒店寄居了90天。
1972年初,尼克松访问中国,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之后,双方讨论互设联络处的事宜。美国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就是现任总统的父亲老布什,中国首任驻美联络处主任是原任中国驻法大使黄镇将军。
1973年春天,黄镇一行抵达华盛顿,入住五月花大酒店,办公和吃住都在里面。当年10月18日,黄镇在酒店里宴请即将访华的基辛格国务卿一行。
据记载,当时黄镇发出邀请后,基辛格表示他不能去,因为他有个规矩:任何大使馆的宴会,他一概不参加。“你想想,华盛顿有150个使馆。如果开了先例,以后我怎么吃得消?”基辛格如是说。
黄镇当即纠正道:“我们这儿可不是大使馆,而是联络处。”基辛格闻之大笑:“对,对,你们是联络处,不是大使馆。以后驻华盛顿联络处的邀请,我都接受。”
由于五月花大酒店不适宜长期办公,当年10月11日基辛格在一次会见黄镇时表示,美国政府愿意帮忙。经考察,黄镇选中了同在康涅狄格大道上的温莎公园旅馆(2300号)。但根据华盛顿市政规定,那一带的房屋不能用于办公。在美国国务院的出面协调和华盛顿市长的帮助下,中方买下了这处房产。
当年12月4日,中国联络处搬入温莎公园旅馆。1979年中美建交后,此处便成为中国驻美大使馆。
中美关系专家王帆不止一次地去过旧使馆:“确实非常小。”他分析说,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中美刚刚建交,中国也刚开始改革开放,双方对关系发展的预期不足,没有想到发展会这么快,开拓的领域有这么广;况且当时国际上对中国的认知度也很低”。
新使馆的设计师贝建中告诉记者,当时中国使馆之所以都选在旅馆,是因为“旅馆有厨房,而那时中国外交官没有家人陪伴,只需单人卧室便可以打发。”
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重要性的增强,与当地的工商往来也更加频繁,因此需要让人印象深刻的会客室和大的办公区域。“而且现在的中国外交官也有家人同行,所以,旧的使馆模式已经过时。”贝建中指出。
·建筑的归宿:大地还是天空 08/10/15
·建筑设计:创意的陷阱 08/10/12
·贝聿铭:做建筑,面皮就要厚一点 08/09/24
·解读:金茂大厦的建筑文化 08/07/21
·建筑与城:苏州文化中的地域建筑气质 0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