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国新使馆的贝聿铭痕迹

  就在布什为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馆剪彩的10天前,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使馆区正式开馆。这座体积庞大、色泽淡雅的新馆出自贝聿铭和贝建中、贝礼中父子三人之手,带有强烈的贝氏印记。在贝聿铭的坚持下,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紫气东来》成为镇馆之宝。

紫气东来

《紫气东来》

  奥运会前夕,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康涅狄格大道2300号、由温莎公园旅馆改建的原中国驻美大使馆终结了30年历史使命,由体积庞大、色泽淡雅的新馆取而代之。

  新使馆位于华盛顿西北隅的国际使馆中心12号地块,占地面积10796平方米。它北临梵奈斯街(Van Ness St.),西接国际街,南邻国际路和中央公园。和旁边的新加坡、以色列使馆相比,中国新使馆是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贝聿铭父子联合操刀

  新使馆由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为此贝氏两代三人全部出动—除贝氏建筑事务所的掌门人贝建中、贝礼中兄弟,他们的父亲贝聿铭也参与进来。“这是第一个由国际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使馆。”贝建中说。

  设计开始于2001年1月,2005年4月正式动工。“外交部对我们的设计能力很有信心,所以我们在意见上没有严重分歧。”据贝建中透露,时间耗费最长的是选址,“因为华盛顿的土地审批过程非常严格”。

  贝氏建筑事务所有设计公共建筑的丰富经验,也多次为美国驻外使馆当过建筑顾问,这次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很多办公楼都有会客室,只是在使馆里会客室更加重要而已;所以我们之前的设计经验是有用的。”

相关文章

·建筑的归宿:大地还是天空 08/10/15

·建筑设计:创意的陷阱 08/10/12

·贝聿铭:做建筑,面皮就要厚一点 08/09/24

·解读:金茂大厦的建筑文化 08/07/21

·建筑与城:苏州文化中的地域建筑气质 08/07/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