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区域榜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5-03-25 16:01
评论
本年度发布的评选城市区域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福州、厦门、重庆、成都、昆明、武汉、青岛、沈阳、西安共15个城市。
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如此之庞大,在数万家企业和无数个项目中,我们尝试寻找一种能够在“卓越100榜”之外,更全面地综合评价和表彰这个行业最具代表性企业和项目的路径。在此过程之中,“卓越100榜区域榜”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答案。本榜单旨在表彰全国各经济区域内,以京沪广深为代表的重点城市中,领先一步、有突出成就的房地产企业。
本年度发布的评选城市区域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福州、厦门、重庆、成都、昆明、武汉、青岛、沈阳、西安共15个城市。
评测体系包含营运指标(45%)、品牌指标(20%)、管理指标(15%)、商业模式(20%)。除权重有细微调整外,其他指标范围与释义与主榜单完全一致。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北京区域综合实力10强
北京区域房地产市场,毫无疑问的全国楼市风向标。
2014年,北京市场“限购”主基调未变,针对“中端有支持”的自住型商品房政策走向台前,并对普通住宅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虽然其中有信贷放松、降息等新政策利好,但是难改成交低迷的颓势。
全年来看,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住宅投资增速都在放缓,尤其是住宅投资,增速仅为2%,而整体房地产投资增速虽在下降,仍保持了10%的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成交79784套,成交面积829.5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26.7%、29.8%,扣除18860套为自住型商品房,纯商品住宅的成交量60924套,创造了年度新低。
与此同时,2014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均价为2497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7%,创年度新高。扣除自住房部分之后,北京商品住宅均价达2691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5%。
供应方面,2014年北京累计供应商品住宅7.7万套,其中自住房项目达到2.2万套,占比近三成。扣除自住房部分,纯商品住宅供应套数5.5万套,同比减少22.7%。
万科是2014年北京市场的销售冠军,同时也是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北京区域综合实力10强的冠军;融创中国在销售方面虽然不如其他企业,但凭借在管理指标、商业模式上的异军突起,成为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北京区域综合实力10强亚军。
而入榜10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全年销售超200亿,有5家企业销售在100-200亿之间。强劲的销售金额,更显示了虽然2014年北京市场不是最高点,也能够取得足够高度的成绩。
在榜单中,几乎都是全国性品牌房企占据重要位置,包括万科、保利、龙湖、绿地等。以金融街、金隅嘉业、首开股份等为代表的北京房企“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与2013年度相比,北京和裕与北京城建已经直接退出前十。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沈阳区域综合实力10强
大沈阳位于东北核心,环渤海经济圈之内,南连辽东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早已成为房企必争之地。
2014年,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全面降温,供销大幅回落,成交量滑落至近年低谷。数据显示,2014年沈阳市商品房新增供应165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1.2%;商品房成交126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5%;成交均价755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3%,涨幅近年最低。
商品住宅方面,呈现供销双降,成交均价首次下跌。数据显示,2014年沈阳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140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0.62%;成交面积108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0.68%;成交金额742亿元,环比下降25%;成交均价681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1%,是近年首次下跌。
1-3季度,沈阳市场整体走势低迷,下半年政策面宽松,11月同步降息,市场开始有回暖迹象。
在企业方面,沈阳完全是外来房企的天下。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沈阳区域综合实力10强显示,入榜10家企业全部都是外来全国性品牌企业。
有连续占据沈阳楼市销售榜首的碧桂园;有万科、中海地产分列二三位;剩余7家无一例外,都不是沈阳本地企业。这也是2014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区域榜中少见的现象。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青岛区域综合实力10强
与全国大多数城市类似,2014年末,青岛商品住宅市场出现翘尾行情。
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青岛全市商品住宅新增约1067万平方米,同比下跌23.6%;商品住宅成交约850万平方米,同比下跌26.4%;均价8387元/平方米,下降1.4%,也是近4年首次下降。
库存高企、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上半年政策较紧张,是2014年青岛住宅成交量价齐跌的原因。
下半年,随着政策基调好转,限购退出、限购取消、降息等一系列政策出台,青岛房地产市场开始明显回暖。但是,受到供大于求的影响,2014年末青岛商品住宅库存创历史新高,达到17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9%。
从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青岛区域综合实力10强榜单看,万科再下一城,领先优势达到9分,其后是中海、保利、万达等全国性品牌房企。
青岛本土银盛泰集团、海信地产位居第五和第六,也是仅有2家上榜的青岛本地企业。
7-10名分别是华润置地、龙湖地产、绿城中国、卓越集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企业。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西安区域综合实力10强
作为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枢纽之地,西安是任何一个有志于布局全国、经略大西部的房地产企业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的市场。
数据方面,2014年西安商品房成交量为1502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3%;成交均价7235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5%。
商品住宅市场,2014年全年成交为1316万平方米,同比上涨6.8%,创历史新高;成交均价6588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4%。
通过区域综合实力10强榜单可以看到,西安也是一个外地企业唱主角的榜单。万科、中海、金地分别成为1-4名,万科领先的优势也只有0.5分。
西安,不知是否是古城之厚重使得本土企业成长不快。榜单中,只有海荣集团、泰华置业、天朗地产三家本地企业。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上海区域综合实力10强
所有人都知道,“上海滩”是诞生传奇与经典的地方。过去一年,在大多数城市相继取消限购的市场背景下,上海是继续执行限购政策几个城市之一,全年调控政策较严,第四季度开始才开始真正意义松动。
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968.39万平方米,较2013年下滑24.25%;成交均价27248元/平方米,较2013年上涨12.41%,市场表现为量跌价升。
整体表现为价格上涨,但实际上有个别楼盘出现大幅降价现象。
下半年,随着“央四条”、降息、普宅标准调整等利好政策出台,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复苏,再加上开发商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因素,上海楼市呈现出年底“翘尾”的行情。
从企业方面来看,绿地集团一直是“大上海”的霸主,毫无疑问的销售冠军。但从2014年开始,绿地的“挑战者们”开始出现。
首先是底蕴深厚的万科,超200亿的销售开始逼近绿地,两者差距缩小到不到40亿,与2013年度相差超百亿的情况对比,已经是兵临城下。
但是最令人吃惊并不是万科,而是融创与绿城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海融绿。这家结合了融创与绿城两家全国性品牌房企各自最大优点的区域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让所有人吃惊的特质。
融绿就像一匹凶悍的黑马,成立之后短短2年时间就冲上了上海区域销售金额第三名。仅以商品住宅销售而论,融绿已经超越绿地和万科,成为2014年度上海商品住宅市场销售金额冠军。
在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上海区域综合实力10强中,融绿以0.5分之差将绿地甩在身后成为冠军,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除了融绿,本年度卓越100榜上海区域综合实力10强另外一匹黑马是新城地产,从2013年的第九名跃升至第五名;中海地产也有一定程度提升,仅在融绿、绿地、万科之后,位居第四。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杭州区域综合实力10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子湖更让杭州增添十分锦绣,杭州房地产市场也是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区域榜不能回避的城市。
2014年,杭州房地产市场是令人瞩目的,2月底德信·北海公园降价更成为楼市下行的导火索,导致上半年市场极度冷清,直到7月29日放开限购、9月30日央行“降息”等利好政策出台之后,市场才有所缓解,并在第四季度迎来成交高峰,逆市收尾。
德信·北海公园的“第一降”引发杭州楼市降价潮,全国楼市也开始跟风降价,楼市一度跌至冰点。但由于市场以低价走量为主,杭州楼市全年成交量没预想中惨淡。
企业方面,绿城在杭州已经称霸多年,但2014年却陷入了融创交易风波中,难于平复并平稳发展。
融创和绿城交易案贯穿全年,一波三折,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或许只是一件普通的股权变更案,而对于杭州房地产市场来说,这是2014年值得关注和铭记的大事。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杭州区域综合实力10强也显示,万科藉此机会超越绿城成为杭州的领头羊,领先优势仅0.5分。
万科、绿城之下,杭州本土企业滨江集团坐稳第三,将龙湖、融创等“过江强龙”压在身后。此外,德信地产、大家房产、绿都集团等杭州本土房企也在2014年取得不错的表现,纷纷上榜。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南京区域综合实力10强
南京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重要性不容置疑。
2014年,南京住宅市场二三季度持续低迷、一四季度回暖。全年成交面积760万平米,全年供应量近1000万平米,远超2013年供应量,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
供过于求的后果之一,就是整体库存量徘徊在历史高位,12月27日更是突破5.8万套。加上已出让未上市的土地,预计2015年总建面接近600万平方米,全年将保持供应的高位。
需求方面,相对比较稳定,预计2015全年南京楼市成交量会在700-800万平米。
从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南京区域综合实力10强来看,朗诗地产异军突起,将一干全国性品牌房企和本地豪强全部超越,成为榜首。
2015年作为大能量之城,更多如龙湖、景瑞等企业纷纷进入,预计金陵城将有一番龙争虎斗。
以保利地产、中海地产、世茂房地产之强势,也只能分列2-4名。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多数城市都占据榜单前列的万科,仅仅排名第九。
2013年的销售冠军碧桂园却未能上榜,在南京市场后续乏力,需要新的突破。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广州区域综合实力10强
粤派地产是中国房地产领域中不能不受关注的对象,广州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线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2014年,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实施严格的限购政策,广州全市十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仅5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成交均价17729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2.7%。
中心六区成交量18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1%,均价27345元/平方米,同比上升7.7%;外围四区成交量41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0.6%,均价13396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0.5%。
供应方面,全市十区商品住宅供应890万平方米,同比大增25%,属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中心六区商品住宅新增供应21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6%。
总价200万以下物业成交占总量的2/3,其中超过8成来自外围12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总价200-300万物业成交占比达12%,同样以120平方米以下产品居多,主要来自市区及华南板块。
截止年末,广州全市存量消化周期18.4月,其中以花都、南沙去化压力突出。
于企业表现而言,保利是广州区域房地产市场一贯以来的“巨无霸”,但也受到了万科、富力、越秀等强有力的挑战。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广州区域综合实力10强,保利地产以3分优势领跑,富力、越秀分列二三位。
粤派地产的特点在这份榜单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绿地之外,上榜企业全部都是总部在广州或深圳的华南房地产企业。
昔日“广东五虎”,尚有碧桂园、雅居乐、富力在列,还有越秀地产、敏捷集团、时代地产等色彩浓郁的广州本土开发企业。
对于绿地而言,能够挤入榜单并位列中游,实在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成绩。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福州区域综合实力10强
福州为海西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又是闽商传承之地,往北可至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往南则直达广深地区。
2014年,福州房地产市场在春节后骤然降温,成交量逐月下滑,面临着大的考验。
第一季开始,降价潮向全市蔓延,降价的深度及广度持续深入。上半年信贷、调控均收紧,下半年,限购取消、限贷放松、降息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使福州楼市从10月开始出现回暖。
2014年全年,福州市区商品住宅成交243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1%,闽侯成交126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达42%;市区全年普通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5754元/平方米,微跌2%。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福州区域综合实力10强榜单上,阳光城以0.5分优势夺得第一,融侨位居第二。
令人吃惊的是,福州区域与广州区域类似,仅有一家外来企业入榜,其余九家均为本土企业。
万科在9家闽商房企中间显得异常醒目——海西经济区概念提出多年之后,大量全国性品牌房企都已进驻福州、厦门等地,但似乎福州仍然是闽商房企的天下。这不能不令人赞叹福州房地产企业的表现。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厦门区域综合实力10强
厦门与福州一样,都是闽商房企的根据地,闽商房企的活力与扩张也是中国房地产的亮点。
在海西群雄并起、外来大鳄蜂拥而进之时,不仅激活了厦门为代表的闽地房地产市场,还乘势向外扩张,将闽商房企的版图覆盖到全国各地。
2014年,受全国楼市降温影响,厦门楼市亦出现下行,供销环比双双下滑,但仍处历史高位。数据显示,厦门全市商品房供应595万平方米,较2013年下跌7%;销售489万平方米,环比大幅下跌26%;均价16827元/平方米,较2013年上涨17%左右,创历史新高。
商品住宅方面,2014年,厦门商品住宅市场供销较前两年均有所下滑,共新增供应338万平方米,较2013年下滑22%,成交314万平方米,较2013年下跌30%;均价达19830元/平方米,同比大幅上涨26%。
企业方面,禹洲地产再次占据领先位置,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厦门区域综合实力10强显示,禹洲地产以4.5分的较大优势位居榜首;特房集团、建发房产、世茂房地产、中航地产等分别位于2-5位。
万科再次上榜,位居第六,与中航地产一起成为仅有的2家深圳来袭的外地企业。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武汉区域综合实力10强
大武汉位于华中核心区,九省通衢之地,房地产市场需要展现更大的力量。
尽管与全国一样,武汉楼市也经历了下行与调整,但总体来看,房价仍在持续上涨。
数据显示,2014年,武汉商品房销售面积2273.16万平方米,增长13.9%;住宅销售面积1978.96万平米,增长13.1%,占全部销售87.1%。
供应方面,2014年武汉市住房供应量同比增长31.9%,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较快,截止12月底,新建商品住房可售面积达1446.34万平方米,供销比达1.27:1,特别是部分城郊结合部和新城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显现。
分析称,限购取消、降息、房企以价换量以及武汉区位优势等因素影响下,武汉潜在购房需求较大,预计2015年商品房销售市场仍能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武汉区域综合实力10强显示,虽然保利等企业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但福星惠誉还是当之无愧的大武汉第一,领先4.5分占据榜首。
有趣的是,在三四名方面,联投置业也是力压万科,成为第三。从万科开始,则是金地集团、万达集团、世茂房地产、复地集团等一批外来过江龙的天下。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深圳区域综合实力10强
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中的经济特区,毗邻香港、连接广州的特殊位置,使得深圳房地产市场不能不令人重视。
2014年前三季度,深圳楼市低迷,置业者观望态度浓厚,随着930新政释放改善型住房需求,以及公积金政策完善、不对称降息等政策利好,加之多盘在下半年纷纷入市,第四季度新房成交量大涨。
第四季度有多个豪宅盘(中海九号公馆、华润城等)快速走量,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成交均价。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新房成交面积为403.06万平方米,同比下跌8.05%;成交均价为23973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0.85%,关内多个旧改项目入市以及后海蛇口片区持续发力使深圳新房成交均价稳步上涨,同时龙华、宝安等区均价平台上升也对全市均价也有一定助推作用。
供应方面,2014年深圳新房供应面积587.08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截止12月31日,新房库存套数47033套,库存面积463.85万平方米,按照2014年月均去化3490套计算,去化时间达13.8个月。
在企业方面,万科仍然是深圳区域的霸主,但在销售方面受到了佳兆业等企业的强力挑战。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深圳区域综合实力10强显示,万科以领先7.5分的巨大优势取得第一,其后的招商地产、佳兆业、卓越集团、中海地产等分列2-5名,相互差距极小。
与广州区域一样,深圳区域入榜企业也是特色鲜明。广州区域起码还有一家外来企业绿地在支撑,深圳区域却一个也没,几乎全部都是深圳或总部在深圳的房地产企业。对于卓越集团、中海地产而言,现在开始就要担心被人超越了。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成都区域综合实力10强
2014年下半年,成都房地产政策逐渐宽松,6月份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22条,随后“限购”政策退出,对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财政补贴。
但是,“救市”政策对市场没有实质性促进作用,直到“930新政”出台后成都楼市才真正回暖。
数据显示,2014年,成都全市共供应商品房2574.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3.5%,供应商品住宅206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2.9%。
销售方面,2014年,成都全市商品房销售2712.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9.5%;商品住宅销售2340.7平方米,同比减少18.7%;成都范围商品住宅销售总额为1702.4亿元,同比减少15.9%。2014年,成都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727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5%。
作为外来企业,保利在成都一直非常强势,并再一次成为榜首企业。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成都区域综合实力10强显示,保利领先1分力压成都本土房企巨头蓝光,成为冠军。
蓝光后面,一群外来企业虎视眈眈,分别有华润置地、绿地集团、万科、中海等。对于蓝光而言,这是一团艰难的“突围之路”。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重庆区域综合实力10强
2014年,重庆房地产市场虽然看似跌宕起伏,但整体呈现出曲线缓升的态势,12月份重庆商品房成交量更是创全年新高。
2014年,重庆成交商品住房36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其中,主城区成交1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远郊区县成交19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达到历史新高,首次超过主城区销量。
分析认为,2014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减缓、市场整体走低的大背景下,重庆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商品住房交易量、价格总体平稳。
从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重庆区域综合实力10强来看,龙湖与融创“争夺第一”的现象异常明显,龙湖地产力压融创中国再次成为重庆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老大”,融创作为外来者位居第二,金科地产以一分之差成为“探花”。
除了融创之外,排名前列的房企都是金科地产、东原地产、协信地产等重庆本土房企,或起家于重庆的房企。
万科、保利等“过江龙”表现不错,成功挤入榜单中游。恒大位列第十,也算是一个惊喜。
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昆明区域综合实力10强
“春城”昆明,西南核心城市之一,房地产市场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2014年,房地产利好政策开始出台,但在昆明落地不佳,市场未出现预期回暖。而且,由于年底放量,截止至2014年年底,住宅存量已超过800万方,库存压力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2014年,昆明全市商品房新增批售总面积为1802.80万平米,比2013年的1615.72万平米上涨11.58%;商品房成交面积为1173.71万平米,同比上浮4.95%;成交均价8178元/平米,同比下滑2.1%,成交金额959.82亿元,同比上涨3%。
商品住宅方面,2014年全年成交面积760.66万平米,成交均价7282元/平米,比2013年分别下滑4.45%、7.47%。
在2014年度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昆明区域综合实力10强榜单上,万科没有成功超越俊发地产,成为昆明房地产市场的第一。
俊发地产领先的优势达到12分,显然是春城一枝独秀。俊发、万科后面,云南城投、实力集团、经典地产等云南本土房企都成功上位,与万达、蓝光、海伦堡等外来企业互相竞争。
王小广中国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改革
李慧勇首周即降息意义非凡
佳兆业房源“解锁后”的博弈 融创债务重组谈判难度加大
2015-04-04 11:42
北京三项目启动招商 合生创展商业一线城市“慢开发”
2015-04-03 21:25
绿地品尝美国移民盛宴 洛杉矶EB-5项目23城推介
2015-04-03 21:16
全线涨价的雷声 新政下万科、融创“限时”促销抢跑
2015-04-03 21:13
方兴地产首季达标6% “去库存”大潮下试水淘宝卖房
2015-04-02 23:16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