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周一至周五 24小时更新

龙湖今年目标销售540亿元 不会特别积极买地(更新实录)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5-03-18 17:52

“去年实际上已经减少了400万方的土地储备,今年我们还会量入为出,在买地上不会特别积极。”

  编者按:告别2014年,中国经济减速与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全面撤退,连续降息与降准带来的是否光明未来?2000亿时代万科销售不再为王,多元化与转型中房地产不再是唯一选择,但我们仍然需要伟大的企业为行业引领方向,需要更多传承与创新。

  2015年3月25-27日,中国房地产全行业精英再度齐聚广州,问道“2015观点年度论坛”。在此间,我们继续盘点2014年里中国地产界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表现,连续第六年推出“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让我们从全方位、多维度扫描中国房地产企业群体,并推出以下“中国房地产卓越100”特别报道。

  观点网 3月18日,龙湖地产于香港举办2014年度业绩会,公司董事会主席吴亚军、执行总裁邵明晓以及首席财务官赵轶均出席发布会。

  于发布会上,龙湖地产管理层向包括观点新媒体在内的诸多媒体透露,公司2015年销售目标是540亿元,可售货值约980亿元。今年将新推16个项目,其中上半年仅有4个。

  谈及目标的设定,管理层解释称,“今年整个的可售货值980亿,所以我们设定540亿的销售目标,其中有410亿是从去年带到今年,完全新的货有190亿,还有老的项目新的一期有380亿,这是我们从两年前就开始做的供销层的管理。”

  政策和市场方面的考量上,龙湖地产表示今年对整个市场的判断是谨慎乐观。“总体上由于供求关系的相对供应量比较大,所以实际上这个当中既有积极的因素,比如说政策面可能会放松,但是在基本面应该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总体上我们就设定在540亿这样一个目标。”

  不过根据龙湖地产现场提供的内部数据,公司去年尚有520亿元销售没有结转。龙湖地产称其一年的签约销售中,大概有30%会在当年结算,会有40%在第二年结算,还会有30%会在第三年结算,这个是跟竣工节奏相把握的。上述520亿元销售将会在未来几年逐步进入结算管道。

  管理层还透露,龙湖地产近年来一直在降土储。“我们也承诺在逐年把土地储备降下来,同时让我们土地储备的结构更加安全,主要是聚焦于一线领先于二线的核心区域。去年实际上已经减少了400万方的土地储备,今年我们还会量入为出,在买地上不会特别积极。”

  利润率方面,龙湖地产毛利率较去年的27%,略微下降至26.5%。管理层解释称,行业的毛利率在25%-30%是一个正常的区间,并称不会一味追求高毛利。

  “整个2014年,我们一方面坚持销售,一方面也做了一些动作来去化存货。所以我们觉得这个26.5%的毛利率在我们的期望之中,未来几年还是会坚持25%以上的毛利率。”

  同时,龙湖地产会在毛利率和现金流之间取得平衡,“我们觉得好的公司还是一个平衡的公司,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毛利而让整体现金流影响公司。”

  商业地产方面,龙湖地产2014年录得投资物业租金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38.1%。管理层预计2015年该项收入可达15亿元。公司希望至2017年,投资物业面积达到250万平米以上,租金收入可以覆盖融资的利息支出。

  据介绍,2015年龙湖地产将会有杭州金沙天街会开业,2016年则有上海虹桥天街和北京大兴天街项目开业,2017年杭州滨江天街和上海宝山天街项目也会相继开业。

  针对去年备受关注的龙湖“中海帮”问题,吴亚军回应称,“龙湖中高层有250-260人,从中海过来的仅10多位,占比并不高,只是大家关注到了才成为焦点。”

  吴亚军介绍称,龙湖地产也在自己培养中高层,这个数字达到了70%之多。空降中高层是为了增加集团活力,目前前中海的员工表现都不错,跟我们的文化融入非常好,气质跟龙湖也偏吻合,因为两家公司风格比较相似。公司内部也有从别的公司过来的,因为龙湖比较低调,所以媒体没有关注到。

  “所以这个事情对我们来讲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性意义。”吴亚军总结道。

  以下为龙湖地产有限公司2014年度业绩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现场提问:龙湖今年的合同销售的目标是多少?土地储备和施工面积又什么安排,比去年有没有什么改变?还有想请教一下,去年盈利方面的增长与收入比例是有所差距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理解?

  邵明晓:今年龙湖新开工面积维持在500-600万方,按年持平略有增长。今年我们销售目标设定540亿,按年有10%的增长。定10%增长原因有三个,第一进一步保持签约的质量,保持高回款率,从认购到签约要求15天必须落定,不断清退信用差的客户,与有支付能力的客户做生意。"有回款的签约"是我们一贯坚持的。

  二是盘面的健康,我们始终关注供销层的结构,今年整个可售货值980亿元,所以我们设定540亿的销售目标,其中有410亿是从去年带到今年,完全新的货值有190亿元,还有老项目新一期有380亿元,这是我们从两年前就开始做的供销层管理。

  三是市场,我们今年对整个市场的判断是谨慎乐观,尤其我们认为可能下半年应该会有一些市场机会,主要是政策的利好。但总体上由于相对供应量比较大,所以实际上即使有积极的因素,但在基本面应该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总体上我们就设定在540亿的目标。

  我们今年买地还是中性偏谨慎,继续逐年压缩土地储备,并聚焦于一线及领先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投资,以使土地储备的结构更加安全。去年我们已经压缩了400万方的土地储备,今年我们还会量入为出,不会特别积极。

  赵轶:关于利润的问题,因为2014年我们大概有三个主要的损失:一是提前赎回美元债,大概产生了2.6亿的损失。但给算个大账,我们提前2年的时间,用4%成本的银团去赎回了9.5%成本的美元债,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动作会在未来2年节省超过5亿的利息,所以我们是化长痛为短痛,用短期策略性的牺牲去换取未来更大的利润。

  二是上海有两个项目拨备了3.1亿,在2014年中报已经提前沟通。

  三是汇兑的损失大概有8000万,但在行业里面这是相对很低的,因为龙湖有接近四成海外债做了掉期的保障性安排。

  我们全年的核心利润比去年增长大概6.6%,但我们也认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过去高歌猛进的时代。我们认为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维持充裕的现金,同时维持利润的稳定增长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公司了。

  现场提问:刚才公布了今年的销售目标是540亿,去年销售但还没有结算的就已经有520亿了,这一部分在今年可以入帐的会有多少?如果加上这部分的话,540亿元的目标会不会保守了一点?

  其实去年龙湖人事曾经引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当时公司引入了很多前中海的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管理层在管理层的构成方面接下来会有什么样规划?

  最后能不能讲一下广州项目接下来会有什么发展?

  赵轶:我们已售没有结算的有520亿,刚才所说的今年全年540亿是签约的概念。应该说一年销售的签约大概有30%会在当年结算,40%在第二年结算,还有30%在第三年结算,这跟竣工节奏相关。所以520亿会在未来几年逐步进入结算管道。

  吴亚军:其实一个公司的人事变动我觉得是正常的状态。给一个大的数据,我们中高层以上的员工大概有250、260人左右,从中海或者前中海的员工进入公司的大概有10多位,包括比如地区的职能总或者项目总,这个比例其实不大。但是由于这个事情成了一个话题,可能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其实龙湖自身的干部已经开始成长和提拔,我们内部提拔起来的中高层的员工可能已经占到70%以上,我们一直讲以内部造血为主,但也会从外部空降一些中高级管理层,主要是来解决内部的活力和持续吸收外部的元素进来,有利造成公司不内化,这是一个长期策略。

  进入龙湖里面的前中海同事,我觉得表现都是不错的,跟我们的文化融入非常好,而且表现很平稳、很平和,这个气质跟龙湖也偏吻合。

  其他公司空降来龙湖的也有,只不过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浮在面上,可能让大家没看到他们,我觉得如此而已。

  所以对我们来讲这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性意义。但是从我们公司来讲,过去3年得益于在策略上的调整,得益于我们对看不清楚的未来的谨慎,所以我们在发展上并不是大踏步往前走,而是消化内部的管理系统提升,做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团队气质的优化。

  说白了,过去龙湖在发展比较快的情况下,年轻干部提拔比较多,事实证明后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然过了这三年以后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在成熟。二是参与公司新团队的人里面,也有一些年纪比较大一点的人进来,使我们的平均年龄有所增长,行业经验、行业成熟度有所提升,所以显得这个公司更加沉稳。

  我认为面对未来房地产下行或者波动起伏的态势,这个团队非常值得信赖和期待。

  邵明晓:广州一直是我们比较期待的城市,而且也看好。正好去年四季度有一个好的机会,所以在天河区的牛奶厂获取了两块土地,今年就开盘。我们还会像以前的城市一样,非常谨慎、小心、认真仔细的把握好广州客户的需求,按照龙湖的节奏去打造客户心中的好产品。应该说这个战略举措基本上按照预定的计划在进行。

  补充一下,关于地区管理团队的架构设置,集团每年有很强的KPI管控,地区总经理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调整是正常。龙湖现在地级公司总经理的结构非常均衡,既有内部成长起来的年轻总经理,也有从外部空降、在龙湖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讲,现在地区管理团队,已经调整到位,我们比较满意。

  现场提问:上一年你们就曾说毛利率已经到底,以后会慢慢回升的水平,但是今年看起来还是有点下滑,这个水平是不是还没到谷底?以后还会有下降的空间吗?投资物业毛利率也有下滑,是不是因为供应比较多,电商的冲击也有影响?未来这个水平会怎么样?

  去年是销售目标达标率比较低的一年,是因为有点错判市场吗?今年怎么看这个市场,有信心达标吗?

  赵轶:公司2014年的毛利率比2013年略微降低一个点,到了26.5%。我们一直说未来行业的毛利率在25%-30%是正常的区间,事实上从2014年整个市场环境来看,市场的情况比预想的调整周期还要深。

  2014年,我们一方面坚持销售,一方面也做了一些动作来去化存货。所以26.5%的毛利率在我们的期望之中,未来几年还是会坚持25%以上的毛利率。公司会在毛利率和公司的现金流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我们觉得好的公司是一个平衡的公司,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毛利而让公司的整体现金流受到影响。

  邵明晓:投资物业的毛利下滑,确实有竞争的原因。开业商场比较多,或是电商的冲击都带来了一些影响。2014年,我们在推广和高能级商业管理人才引入上加大了力度,所以毛利率也受到一些影响。2013年之前,我们投资物业毛利率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在80%左右,是因为开业的商场比较少,而且过去的环境比现在好一些,而现在我们新开的商场比较多。所以综上竞争因素、电商因素、以及新开业因素,预计未来投资物业的毛利区间将稳定在70%左右,这也是行业趋势,我们应该顺势而为。

  关于去年销售目标达成,有两个因素:其一,全行业对去年整个市场判断偏乐观,实际上前三季度,货币环境非常紧,销售端压力是比较大的。作为龙湖来讲,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有回款的签约",尽管销售只有491亿,但回款率在90%左右,位居业内前列。我们没有为了刻意追570亿的销售目标使用如包销一类非常规的手段,还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去销售,这是龙湖一贯的原则。

  龙湖今年的目标,从三个方面来定。第一,继续保证签约质量,绝不做一些"技巧"。第二,销售端保证盘面健康、供销存合理。比如去年下半年,主动压缩了100亿的供货,令公司的盘面非常健康。第三,我们对今年市场的判断是谨慎乐观,看到很多积极政策因素,但供求压力还是非常大,所以设定540亿的目标是比较稳健的,我们有有信心达成。

  吴亚军:如果我们容忍回款率降低10个百分点,少清退10%签了合同的客户,估计销售就上去了。而且我们去年下半年减了一些开工,减了开工就会减供货,这也会影响销售。但如果不减供货,转到今年来的存货压力又会很大。我们出于公司长期的安全和竞争力的考虑,坚持去做正确的动作,而不是顾及某一个指标的好看。我们也知道市场可能有质疑,但是龙湖选择让自己心安的方式去做。

  邵明晓:大环从境看,过去三年实际上是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风险加速积累的三年。在过去三年当中,如果靠借贵的钱,多买地,多开工来冲销售额,实际上就是一个慢性毒药。龙湖过去三年相对保持了理性,我们一直把有回款的签约、稳定的利润增长、供销存的管理放在第一位。今年我们的供货也不激进,只准备了980亿的货值,来完成540亿的销售。我们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这样的策略对龙湖来讲是适宜的。

  现场提问:财务表显示应收账款,2013年底是3.6亿多,可是2014年底就已经到了接近14亿,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增长?

  赵轶:我们的应收款在2013年底大概是3亿多,2014半年时大概是8亿多,2014年底大概到了接近14亿。主要是因为结算的结构里面有一部分是销售型商业导致的。根据银行的按揭政策,商业需要竣备以后才能逐步放款,2014年有很多的应收款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是银行的政策原因,所以从后期的回收来看,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这只是一个结算结构的问题。

  现场提问:龙湖和其他公司相比是比较早强调供销存管理的公司。如今有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在走一两年前你们走的路,请总结一下,目前去库存在整个行业里是处在什么样的状况?龙湖的供销存管理已经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状态?

  吴亚军:我觉得非常感谢邵明晓,他2011年底做CEO后就提出来,对于存货要加强管理,提出的口号叫"把存货当癌症看待"。其实过去10年存货不是什么坏事,有时候可能搁一搁房子涨的更快、更赚钱,但是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市场开始变化和逆转。但是当时在公司内部都是有分歧的,觉得好像有点危言耸听。2012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砍开工,砍了300万平方米的开工,是行业里砍开工比较快的,所以这几年看到我们的供货一直是比较平稳的,销售额增长虽然慢了下来,但是也在保持增长。其实这里面是正在做结构的安排和调整。

  比如前年年底存货是110亿,去年我们把里面去掉了50多亿,现在这个存货,加上去年年底又有几十亿,这个结构就优化了,新的存货不是那么难卖,但是搁了两三年、三四年的存货是难卖的。而且当时一些远郊盘的存货或者比较难卖的车库也去掉了。所以在这点上,我觉得管理层首先是敏锐、二是坚决,就是不怕疼,诚实的面对自己。还有愿意为公司的长期利益和价值做出安排,去面对别人的质疑,甚至内部员工的质疑。

  邵明晓当时提出坚决不能堆货来实现销售,而是强制用去化率来实现销售。所以这个动作是上层达成共识,中层做出体系,下层实现执行。这里面是会有一些抵抗和疼痛的,因为员工都愿意卖新货,所以大家是不愿意去存货的,甚至想存货回头再说,万一市场再回来了,是不是更有机会了呢?大家都有侥幸的心理。但在管理层上下,这个共识是非常坚决的。

  第二,我觉得公司的体系建设非常到位,公司在去年把IT系统升级,进行货龄管理,每一套按天来计时间,准现房在内分了很多种类进行管理。每一套房子都有人问责,说这个房子是什么样的情况,产生什么样的动作,包括每笔回款都是要问清楚的。在这点上管理精度和以前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关键是要有体系,体系之后有考核和要求,才呈现出今天这个状态。

  很多年前有一个大银行的首席风险官告诉我,看到冰山的时候再转弯船就会撞上去,一定要在感觉到冰山存在的时候就转弯,所以我们很幸运有当时邵明晓的建议。而且管理层虽然艰难,但达成共识去坚决执行,我觉得这点上是值得庆贺的。

  邵明晓:过去三年是中国房地产风险不断积累的三年,之前我们看到了三个因素,现在回头看是对的。第一个,新开工面积、在建面积,竣备面积,这三个拐点分别在2010年、2011年、2012年走过了,对于行业来讲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二是过去3年,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大了地方政府推地的力度,所以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卖地,2013年超过4万亿、2014年也超过4万亿。实际上大量土地供应也让整个供销存的关系得到恶化。

  三是中国因为债务杠杆比较高,所以在货币层面上继续用放水来推动行业发展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整个债务占GDP的占比保守估计超过200%。所以我们认为在过去几年实际上行业的风险在积累。不同于我们意见的同行,当时我们也质疑过,我们只能认为其他同行人高艺胆大,还是忙着多买地、多开工、冲1000亿,而龙湖是反着做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在入口端降低土地储备,这是我们首先提出并一直这么做的。在运营端减少或者平稳的开工,以销定产,另外坚决把现房的存货往下降。

  二是在财务端,龙湖这几年资金成本一直下降,去年已经下降到6.4%,账期一直在拉长,现在账期平均超过4.5年,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只有70多亿。管理好外汇的风险,我们在海外的债只有30多亿,其中接近4成做了掉期,这在行业内是率先且唯一的,如果今天才做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成本已经非常高了。

  三是我们在商业地产的转型中,在资产负债表没有出现大的风险的情况下,咬着牙投了120-140亿在投资性物业上,而且都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未来几年我们就会享受这些成果。我们2014年底开业面积是124万方,今年底就会达到150万方,明年底达到190万方,2017年底达到250万方,目前资本化投资已经完成了,只是等着运营和租金的收入,这对于改善龙湖的收入结构,抵御未来风险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最后是在这几年当中,我们非常顺利的实现了整个团队的重振,包括几个核心团队的打造。比如过去龙湖做中高端住宅,成本不是我们的核心能力,但是由于团队的成长,目前成本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包括运营的供销存管理,营销能力等都在提升。

  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土地端、运营端、财务端、商业地产的转型,还有团队、组织都是为了应对真正即将到来的未来几年,中国房地产要经历的非常艰难的日子。所以回头看,这些策略慢慢就会帮助龙湖,不能说跑的最好,至少让自己活着。我们是一家民营的上市房企,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公司,没有一个强大的国有背景,只有靠自己、靠客户,服务好客户,让公司更加稳健。

  其实2013年年底我们压力也非常大,因为分析师都在质问,为什么你们这么慢,大家都冲1000亿,都在买地,你们为什么像乌龟一样?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跑的快,再加上过去3年的风险叠加,会让公司的风险更大。

  吴亚军:我们目前的存货肯定是行业里非常低的,而且关键是存货的结构很安全,所以我们心里很踏实。可以这样讲,未来的市场肯定充满了不确定的波动和风险,但是我的内心充满了乐观、充满了希望。

发稿:王静 武瑾莹审校:杨晓敏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