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长沙:建筑的方言

  在我看来,建筑其实应当是为我们的生活构筑城市的一种“方言”。如果认定建筑是一门语言的话,我觉得一个完美而个性鲜明的城市的建筑群体和它由里及外的种种营造,所使用的语言一定是方言。因为方言才能承载一个地域在文化上的独特性和生活形态上的可触性;因为方言才能表达一个地域在文化生态上的鲜活生动以及附着在这鲜活生动之上的历史沧桑与时间深度。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看重建筑语言“方言”性的原因。惟有这种“方言”的确立与存在,才能决定长沙成为长沙,而不是成为上海或深圳、巴黎或纽约。而且,它对地域文化从建筑的角度进行了自身的确认、弘扬和强调。它在时间和空间中永远不会被混淆和淹没。

  我们是生活在空间之中,我们更是生活在时间之中。而时间是一种岁月的积累,也是文化的积累。我们为什么总想壮游天下?其实我们就是想寻找处在不同时间里的景观。我们是寻找时间投射在空间上的痕迹。我喜欢一切带有时间痕迹的事物,因为那里面蕴藏了独一无二的文化。这文化是民族的、地域的、不可复制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圣人叹喟的是时间的流逝。但他不一定意识到,时间是一种流逝,也是一种堆积。五千年的时间流逝之后,堆积的便是华夏文明。这即是时间在流逝中形成的文化上的肥沃的“冲积平原”。

  时间使每一个地域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方言”。而“方言”则凝聚了每一个地域的民性、生活习俗和喜怒哀乐的演绎形式,当然还有人居观念。它通过建筑的语言对此进行了物化的表达。这就是建筑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同我们的地域和文化的关系,同我们的时间的关系。

  这是常识,但每每,常识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当代各个城市的建筑和装饰日益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就是常识被遗忘的恶果。

  被遗忘的,还有时间。

  我不是反对学习西方,不是反对“拿来主义”。但是学习和拿来,是为了更加凸显或再造我们的独特的城市文化,而不是使之混淆和淹没。而且我觉得,本土的“语言资源”也正被我们漠视。我们的设计师经常是捧着金娃娃而四处寻宝。有很多的建筑,在技术上是完美的,在文化上却是苍白的。这也是另一种通病。如果再加上急功近利,文化的丢失就更为彻底。

  我相信湖南的建筑师们会有一种清醒。这是因为湖南毕竟是个历史传统深厚的地域。古老的时间活在我们的现在。地域文化对我们的思维仍然有着制约力。“方言”也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我只想看到长沙是世界上惟一的城市。这个“惟一”,起码体现在建筑语言上。它的一切都是由“方言”构建的。

相关文章

·首份季报:中国建筑第三季净利13.2亿 09/10/28

·胡葆森:五年内占领10%河南市场 09/10/28

·旧白云机场造城 万达“暗渡”入粤 09/10/28

·美的70余人与北京大中电器员工因合同纠纷产生冲突 09/10/27

·保利广州续写拿地疯狂 碧桂园首场沉默以对 09/10/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