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中国的建筑奢侈品

  世界金融危机袭来,迪拜的全球第一高建筑“迪拜塔”据说停工。在经济亢奋的时期,沙漠中的迪拜也成为世界建筑师的试验场,各种理念和思想的建筑设计在那个沙漠之城大行其道。但试验田就是试验田,资本的潮水退后,狂热过后,建筑回归本质,谁在裸奔呢?60年国庆在即,大阅兵令国人群情激昂。在此提笔想写些东西,以一个普通国人的视角谈谈我对目前中国大出风头建筑的看法。

  牛B的奥运主场馆“鸟巢”为北京奥运会增色不少,中国可以说举办了一届几乎空前绝后的完美奥运!但如果全国纳税人知道鸟巢耗资31亿元、耗费了17万吨钢铁,需要至少30年才能收回成本他们还会一味只是骄傲和自豪吗?

  去年奥运结束到今年以来,“鸟巢”也仅仅举办了一次意大利超级杯,空闲率惊人。要知道目前人们的担心是其如何避免“蒙特利尔陷阱”。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原计划的1.24亿美元总预算不断超支,到最后整个花费超过了15亿美元,其中场馆花费占到70%多,使得蒙特利尔市民的财政负担持续了20多年。悉尼和雅典也没能避免“蒙特利尔陷阱”。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2003年~2004年度亏损8539万澳元,其中澳大利亚体育场亏损达2400万澳元。奥运会后一年,雅典为维护场馆而花费了1亿欧元。

  而我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在奥运会后每年的维护成本将达到6000万元人民币,如果加上贷款支付的利息,“鸟巢”一年的运转成本就将上亿元。应该说,北京从场馆的建设起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建设和运营模式上进行了创新。2003年8月,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通过捆绑,取得“鸟巢”与奥运村30年的特许经营权,30年内盈亏自负,30年后,将场馆移交回市政府。

  鸟巢卖冠名不容易

  前段时间,北体大体育经济和产业教研室主任林显鹏在媒体撰文中表示,在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中,70%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售出了冠名权。其中,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主体育场将冠名权卖给Telstra公司后才开始盈利,NBA火箭队的主场也得到了丰田公司30年价值3亿美元的冠名费。

  不过,“鸟巢”欲效仿国外体育场出让冠名,却非想像中那么容易。北京体育场馆协会官员姚红生对此态度较为冷静:“不要一想到冠名就是很多钱。中国和国外的情况并不一样,人家一年有300天都有活动,不是比赛就是演出。观众到达率高了,场馆的媒体功能才能显露出来,才会有人冠名。”

  除了冠名以外,奥运场馆赛后与职业体育赛事相结合,也是国外大型体育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国内并没有特别成功的职业体育赛事,“北京国安一直想把鸟巢作为中超主场,但稍微一算,每场球卖不出5万张门票,根本就没有收益,用一场赔一场。”京华时报足球记者郑小龙告诉记者,“以现在的足球环境,肯定支撑不起来。”

  三十年可收回成本

  目前作为经营主线的“旅游资源”,应该只能算是“鸟巢”商业化运营的“副业”,毕竟奥运概念迟早会消退。制定完善、科学的商业化运营方案,才是奥运场馆的未来。

  “鸟巢”的业主——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恒利告诉记者,“鸟巢”未来还是要以大型文化和体育赛事为主,以人流量为基础,通过经营体育场内的商业设施、广告、场地出租以及冠名权来实现基本赢利。据了解,总建筑面积达25.8万平方米的“鸟巢”,商业面积比重达到35%左右,其中规划了包括酒店、餐饮、超市、俱乐部以及精品卖场等业态。

  而对于争议巨大的出让冠名权一事,张恒利则表示,“冠名已经被提上经营日程,国内外企业都可参与竞争‘鸟巢’的冠名权,但我们在选择时会非常谨慎地考虑企业品牌,并不会以金钱至上。”

  对于总投资超过30亿人民币的“鸟巢”来说,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蔚鹰称:“奥运会后,‘鸟巢’将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乐观的话,‘鸟巢’30年将收回成本”。

相关文章

·新型鞋子——魔吉拖 09/09/27

·老上海 新气象 09/09/27

·何镜堂 整个社会推着我往前走 09/09/27

·韩寒:寻找幸福的方式是不同的 09/09/27

·第四届珠江(国际)诗歌艺术节圆满收官 09/09/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