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地产发展良好,如今在国内地产业的地位及发展实力都已稳定,保利集团以后会把一大部分的扶持力度放在保利香港上。”
观点网 武瑾莹 作为广州的地标,中信广场在广州有着很多写字楼难以企及的地位。而以后,中信广场的“东家”则可能由保利集团变成保利香港。
“地标”
近日,第一上海发布了一篇关于保利香港的研究报告,主笔分析师文干森在里面表示:“目前,保利香港持有的投资物业规模仍然较小,只有29.4万平方米,但希望未来能将租金收入占盈利比重增加至25%,其中一个方法是向母公司购入优质资产,如北京新保利大厦及广州的中信广场。”
就此接受观点新媒体访问的时候,文干森表示,这样写并不是评级机构一厢情愿的表示,而是一直有消息显示保利香港有意收购新保利大厦和中信广场。文干森坦言,并不清楚具体收购的操作过程,只了解资产注入可能在今年年内完成。
事实上,上述说法并非空穴来风。9月1日,在保利香港中报的业绩发布会上,其董事总经理雪明也直言:“集团未来会继续收购母公司资产项目,项目主要位于珠三角及长三角”。
某国际知名地产服务公司部门负责人也对观点新媒体透露,此前中信广场的某些资产正在转移,广场管理方曾表示出将一些资产进行出售的想法。该负责人表示,作为保利集团的下属公司,保利香港有优先购买权也不足为奇。
该负责人还透露,中信广场并非全部股权都在保利集团手中,保利集团只有大部分的资产,但具体数字是多少,因保利集团不是上市公司,也未有披露。
另一家国际地产服务商的高管则表示,中信广场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即使保利香港收购中信广场一事属实,其商业价值也已不高。
按照目前广州写字楼的行情来看,中信广场出售的价格预估可在2.6万-2.8万之间。保利香港的整体收购价是否会有较大优惠,也不得而知。
“输血”
保利香港成立于1973年,原名新海康航业投资有限公司。1993年2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收购了该公司55%股权。该公司一直投资于航运、能源及房地产业务,自2005年11月开始业务整合,开始加重在房地产业务方面的比重。
但事实上,若无保利集团的大力支持,保利香港在国内立足恐怕将花费较大精力。
此前,有保利地产人士曾对观点新媒体表示:“保利地产发展良好,如今在国内地产业的地位及发展实力都已稳定,保利集团以后会把一大部分的扶持力度放在保利香港上。”
因此,为了解决保利香港在房地产业务的后续发展问题,集团一次又一次进行“输血”。2005年及2007年,保利集团曾先后向保利香港注入不少优质资产。
2005年底,保利香港也曾借助集团之力,通过资产注入增强开发实力。当时保利香港以5.85亿元人民币向保利集团、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两公司持有的保利上海82%和18%的股权,由此获得保利上海位于北京、上海、苏州、武汉和重庆等城市合计111万平方米的住宅及商业项目,以及85.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储备用地。
2007年9月初,保利香港发公告称,大股东保利集团将旗下保利南方子公司深圳保利全部股权注入保利香港,而保利南方旗下位于内地六个主要城市的15个房地产项目全部“输入”保利香港。由此,保利香港的土地储备从200万平方米增加至600万平方米,约相当于其“同门兄弟”保利地产当时1007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中的60%。
·黄光裕16亿资产冻结案今日在港聆讯 09/09/08
·新鸿基地产收购旗下交通基建公司剩余股权 09/09/08
·谷歌未来无坦途 09/09/08
·保利5.41亿长春低调拿地 09/09/08
·澄清放售报道 新鸿基“烦心” 0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