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白银帝国》 更适合中国口味

  影片拍的是晋商传奇,改编自山西作家成一的晋商题材小说《白银谷》,描述的是清朝末年,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天成元”在风云飘摇的大时代下,两代传承的故事,以及纠缠于父子间的三角情。张铁林、郭富城、郝蕾,再加上焦雄屏、张叔平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一起投入导演姚树华的帐下,这些卡司足够赚一个期待值了。

  猎奇不能满足洋人

  大多数人知晓《白银帝国》,应该是从它出征国际影展开始。《白银帝国》虽有文艺片的底子,但无论是在戛纳还是在柏林电影节,都未能有所斩获,最后只得到个上海国际电影节不咸不淡的评委会特别大奖。却还有小道消息爆料,上海电影节的那帮洋评委们,齐声反映:“看不太懂。”

  洋评委们的看不懂,是让导演姚树华意外的。她说自己就是在讲故事而已。说句实话,一个大时代里的大家族的大事件,本不是件难懂的事,但指望外国人去弄懂“票号”行规、去弄懂“中国式”父慈子孝,实在有点伤脑筋。在创作中,姚树华注意到了山西票号规矩里继承儒家传统价值观的一面:重视道德约束,并以道德为出发点制定各种行为规范,特别是针对两性行为的规范——票号掌柜不得离婚、娶妾或逛窑子。这种苦行僧似的禁欲行为正是洋评委们觉得不可理解的,当然他们同时也忽略了这个国家沉淀了几千年的某种群体习惯,但展示这种习惯,却也再次证明了一个悲哀的事实,我们还是在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价值观欺骗自己,而猎奇或许更适合十年前的大电影节,这可能也是《白银帝国》在各类外国电影节上境遇不佳的一大原因。

  沉稳叙事我们找到共鸣

  且不去管外国观众的口味咸淡,至少,但凡是个中国人,《白银帝国》都是极易消化且津津有味的。对于这么一个大题材,姚树华并没有把它拍成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清宫阴谋辫子戏的票号版,虽然那样要容易得多。她选择的是一条费时费力的羊肠小道,她挖掘出票号经营的全部秘密并在大银幕上加以表现,此前没有电影人做过同样的事。据说光是研究票号的运作,她就用了三年的时间。这些努力当然没有白费,影片对于清代神秘的金融帝国票号的精细描述,足以让观众在走出电影院时,也成为一个清代金融业的专家,而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我们,对里头的情爱、恩怨、悲喜,也是绝对能够看得懂,看得上的。

  姚树华专访

  TO:很多人都急于想知道,郭台铭究竟为什么找你来拍这部电影?

  郭老板是山西人,我也是山西人,郭台铭先生一直想拍部关于晋商的电影。他问我有没有兴趣,这边是一笔资金,1500万美元,书是《白银谷》。我当然回答好啊,既有投资,又有现成的题材,我为什么不做呢?

  TO: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就用了3年,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怎么会耗时那么久?

  我可以给你说一些数字,拍摄期间转了9次场,到了4个省份:甘肃、青海、河北、山西,一共有40多个场景,涉及13个县市。这三年里,拍是只拍了4个半月,但是有两年在制作后期,单是一场走西口遇狼的特技戏,就做了1年零8个月。

  TO:在柏林的时候是郭富城的原音,可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的是配音版,然后正式上映也要用配音版,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我要说明一下,郭富城为了这部戏,花了很大的工夫在台词上,一直在练普通话。片子出来之后,康三爷的台词是很过关的。在国内放映,我们都用的是配音版,这个说起来也是《卧虎藏龙》的经验教训总结。《卧虎藏龙》无疑是个好片,但是在台湾放映的时候,观众都一直哄笑里面杨紫琼和周润发的普通话。所以我就想,万一因为发音上的一点问题被观众诟病,这是很要命的,所以上映的话,我们为确保最完整的效果,用的还是配音。

  TO:已经40多岁的郭富城在里面亲自演了18岁的康三爷,而且无论扮相还是眼神都特别到位。这里面是有他自己设计的表演方式吗?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少年康三爷”的小演员。可后来考虑到如果这个角色要用小演员,那么别的角色的少年时期也得另找人演,这样工作量太大太复杂。郭富城说让我试试吧,结果一试效果非常好,于是就让他演了。

相关文章

·论艾菲尔铁塔的倒掉 09/08/27

·专属于一个城市的那个电影院 09/08/17

·“头脑先生”的创意人生 09/08/12

·碧桂园:瞬间造城之劫 09/07/21

·中国最牛广告主是哪个行业? 09/07/1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