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
一块砖头顶一枚银元
在北京众多博物馆和名胜里,自来水博物馆有些两头不占:成人五元、学生两元的门票比不了古老的故宫,也比不了现代的鸟巢。但又不能像首博领衔的免费博物馆那样因免费而吸引众多游人。而名录上“东直门外北大街甲6号清水苑小区”的地址,更是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即便是马路对面东直门中学的学生,也大多“不知道”或“没去过”。
绕过二环边的大排楼房,进入写着“清水苑社区”的院门后,一片高楼中央突然伸出一只古老的灰色大烟囱,显得很不协调。但朝着烟囱的方向走过去,才发现看起来不协调的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烟囱下就是传说中的北京自来水博物馆。这座建于1908年,如今早已停止使用的蒸汽机房烟囱的存在,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力,只能靠蒸汽机来输出动力,然后再把水从地面打到水塔上去。自来水博物馆的刘建军老师介绍说:“这些砖石都是按照古老的糯米浆浇筑的,结实得很。”
烟囱下有一座10米左右高的巨大红砖建筑,是现在自来水博物馆的主馆舍,也是当年老水厂的主体建筑——蒸汽机房。因为是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承包建设,因而也打上了浓重的德国痕迹。但和北京人熟悉的798那种材料相对廉价的包豪斯风格相比,这一建筑要贵气得多,属于20世纪初折中主义新浪潮建筑。“那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红砖,红砖全部由德国进口,这成本一下就高了。按当时的物价,一块砖头就值一枚银元!所以,单是厂房的造价,老水厂就完全可以称得上价值连城。”
巨型储水塔半世纪前“牺牲”
推开褪色了的木门进去,迎面门额上用繁体字写着“东直门自然水厂”字样,一下子把人们又拉回到了过去。前方摆满了清末时期取水用的各式用具,左侧展览室里则摆着慈禧批准开建自来水厂的各种文件,右侧则用来展示北京自来水事业在建国后的巨大发展成就。
展厅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座储水塔。全部为钢结构的塔身分为六层,每层均为六角形,每一面有两条龙,共有12条栩栩如生的龙盘踞塔身。每层还挂有12个铜铃。每当清风拂来,铃声叮当作响,不仅悦耳动听,还会惊扰雀鸟,使其不敢在塔上做窝。“真正的塔比这个高大多了,足有54米。这是2003年根据德国大使馆捐赠的图纸制作的微缩模型。”
听刘建军老师讲,半个世纪前,这座钢铁巨人雄踞城东北,一览众山小,比现在的国贸三期还要气派。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北平航空司令部在此驻扎了半年,利用水塔这个制高点,观察计算国民党航空投弹数量,为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提供了重要依据。可惜在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的1958年,这座塔也成了时代的冤鬼,足足拆下229吨钢材,作为钢材指标上交了。
·金庸入作协网友炮轰“晚节不保” 09/06/22
·住总集团半年收益同比增长20% 09/06/22
·告别克罗地亚 09/06/21
·地产上市公司实力排行:真正危机还未到 09/06/21
·Joseph Beuys:流动的雕塑 0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