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除了储水塔外的老水厂建筑都安然无恙保留到了现在。蒸汽机房北侧是一片绿茵,尽头处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亭子,为圆形两层,下层由希腊柱式托起一圈精致的栏杆,上层是一圈圆拱形窗,最上面是绿色亭顶,在蓝天白云下美得好圣洁。这座来水亭在当年正是起到对水进行消毒处理的作用。亭中还有一座高2.7米的白衣观音菩萨像,坐镇其中观察水的处理,保佑人们饮水平安。有意思的是,每当有人踏上那块有如足球场般的巨大草坪,虽然不会遭到制止,但都会惹来保安特别警惕的目光。“咳,博物馆旁边那两排50年代的建筑,就是现在还在运行的自来水一厂。而草坪下面就是一厂的涵水井!当然是一级戒备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北京已经拥有18座自来水厂,供水面积达600多万平米,而作为发祥地的一厂,如今却只相当于八厂的加压站,供水量微不足道。
游览完自来水博物馆,如果还意犹未尽,博物馆南边、香河园路上的北京水表厂里也还有旧时老水厂的部分遗迹——刻着“自然水厂”的西式门楼和一座四合院。大部分时候门卫都不太管,即使偶尔会盘问,说明来意后通常都会被放行。
秘史
火灾让北京有了首家股份制公司
历史上,北京普通居民主要通过打井,用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生活用水。但北京井水多数咸苦且不符合卫生标准。清末,一些受维新思想和洋务运动影响的人士多次向清政府农工商部提建议,希望在京师兴建自来水厂,以解决饮水问题,但并未受到重视。后来倒是由于火灾迭起,无水扑救,才促成自来水的兴建。
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一天,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袁进殿不久,就有一小太监匆匆来报,说宫廷某处失火。连日来正为京城屡遭火灾而烦恼的慈禧便问袁:“防火有何良策?”袁世凯立即回答:“以自来水对。”原来,袁世凯主政多年的天津早在1903年就有了自来水,袁世凯又例举了自来水的种种便利,最后顺利获得慈禧的批准。
不久,袁世凯举荐天津民族资本大家周学熙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来京主持自来水事务。这一次不到10天,即获得慈禧的批准。周学熙并不精通供水工程,但凭借对国外近代工业文明的了解及多年创办实业积累的经验,奉旨进京后很快拟就了《创设京师自来水公司大概办法》,公司“定名为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一切按照公司商律办理,以符名实”,并确定公司为“官督商办”,以股份制募集建设资金,拟定募集300万银圆,分30万股,又规定“专招华股”,以保护民族企业权益。1908年4月京师自来水公司正式成立,这不仅是北京的第一家自来水公司,也是北京首家股份制公司。公司原本设在前门顺城街的一座西式小楼里,可惜在建国后的城市建设中被拆除了。
·金庸入作协网友炮轰“晚节不保” 09/06/22
·住总集团半年收益同比增长20% 09/06/22
·告别克罗地亚 09/06/21
·地产上市公司实力排行:真正危机还未到 09/06/21
·Joseph Beuys:流动的雕塑 0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