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论是时尚界的时装秀还是大型音乐会的举办,都与建筑巧妙的结合了。从雅尼在罗马斗兽场的那场震撼人心的音乐会到中国故宫前的音乐会,到万里长城上的芬迪(FENDI)豪华时装秀。建筑与文艺中有声的无声的东西中的灵感结合,唤发人们心中内在的东西给人以感召力,与特殊的建筑空间结合,时装不仅仅是时装,音乐也不仅仅是音乐。
长城,是中国一个跨二十多个世纪的大工程。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通常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4年起修筑的,一直修到明朝,历时2000多年。它东起山海关,穿过高山,越过深谷,伸蜒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峪关。总计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可谓“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是中国的骄傲,它征服了世界。早在几百年前就与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谁曾想过,如今历经沧桑的它能作为时装的梯台展示与人前,结合光影给人以美感,不再象征战争的防御,而是给人以美感,给人以雄伟壮观的衬托,古典与现代的结合。FENDI成功地成为了首个在中国万里长城上举办时尚展示的高级品牌,偕同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位嘉宾在中国独具象征意义、同时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之上见证了这一非凡的时尚文化盛事。
建筑和时装之间的“缠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198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海顿楼(hayden gallery)举办了一次开创性的展览,将这两个领域联系在了一起,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主任马克·威格利(mark wigley)写了《白墙,设计者的套装:现代建筑的时装》(white walls, designer dresses: the fashioning of modern architecture),现在人们认为这是第一本从解构角度对时装和建筑进行剖析的书。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话说,购物是参观一座城市的好方法。很酷的博物馆可能只有一座,但很多商店都是非常有趣的建筑。而且它们的营业时间比博物馆长,无需门票,万一你无法抵挡商品的诱惑,也只需付点退出费。如今聘请著名建筑师设计时装旗舰店几乎已是必不可少,比如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与普拉达(prada),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与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青木淳(jun aoki)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远看青木淳设计的东京商场,就像一大堆不同尺寸和式样的路易威登箱子,近看就会发现它的设计是由铁丝网幕墙完成的。
还有彼得·马里诺(peter marino),他目前在为东京和香港的香奈儿(chanel)设计专卖店,他在纽约第五大道的芬迪(fendi)专卖店设计中用到了石灰华材料,以表明该品牌根在罗马。罗马的圆形大剧场等标志性建筑就使用了石灰华。其它诸如纽约和伦敦由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asprey商店,或者普利兹克(pritzker)建筑奖得主赫尔佐格(herzog)和德·穆隆(de meuron)设计的东京普拉达店,那就更不要提了。就连负责重新设计巴黎艺术画廊奥塞博物馆(musée d’orsay)的建筑师盖·奥兰蒂(gae aulenti),也在成衣走秀的同时,首映了一部她在东京的意大利文化机构(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拍摄的华伦天奴(valentino)纪录片。
设计师卡拉·扬克斯在进入服装行业前是一名建筑师。“建筑师过去曾是一帮另类,是非常孤立的一个群体。建筑师的自尊自大已不像过去,现在更加开明了,建筑师开始关注文化与社会,并诠释他们的作品。”扬克斯表示,建筑师的经历使她成了更好的设计师。“我认为,建筑从一开始就对平面设计有影响,比如我在服装上的轻笔素描,怎样对它进行阐释,使用树木与灌木、线条、比例和对称等。我对事物的对称理解得更好了。”
手袋设计师庞廷·普斯(pontine paus)认为,建筑就是时装的延伸。“时装无疑就是广告,完全是在传递品牌理念、某种生活方式的某种观念,而你想把自己与之联系起来。包装要表达的理念与实际产品一样多。在旧货店里,你会看到某些东西,却可能没注意到它,但如果把它放到漂亮的陈列环境中,就会完全不同了。你走进一家商店,就像是走进了某个人的思想。如果你在一种环境中,让你想起了《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那种视觉印象和记忆就与产品联系起来,一起留在你的脑子里了。”
普斯在她将自己的技能用于时装之前,她曾在米兰为建筑师阿尔多·西比奇(aldo cibic)和丹尼斯·圣基亚拉(dennis santachiara)工作。“商店开业时,我们会使用大型充气物品或一只特制的手表,我们在土豆中插入两根棍来驱动这只表。”正如纽约建筑中心的帕梅拉·普哈尔斯基(pamela puchalski)指出,建筑师自身已经改变了,更别说他们工作的内容了。“‘我只搞建筑’再也不是他们的做法了,”她指出,“他们可能也做家具、平面设计和时装。建筑还变得国际化了,现在它是一种全球性行业,不仅在地理意义上,还在它的可参与程度上。外延拓宽的建筑设计已能应用到家具设计和时装上,几乎与大厨如何构思一道菜一样。”
然而,正如在纽约建筑中心展览上所见,建筑与时尚的这种联系在巴黎前时装设计师露西·奥塔(lucy orta)的艺术作品中也许达到了顶峰。奥塔因为其工作室里住有流浪汉而出名(她研究流浪汉需要的环境,寻找并探究个人建筑成为民用建筑的理念),她采用了一些曾经的概念物品,并把它们解构进入日常生活,比如能变成帐篷的可充气外衣。简单来说,她设计了可以作帐篷的衣服,实现了两种艺术形式在实用层面的最终融合。
我喜欢时尚,也热爱建筑设计,我想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把灵感带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不同设计艺术的融会贯通能够丰富建筑师的知识和理念。
·京房价今年将深度探底 09/02/11
·静安小亭地块或被天顺拿下 09/02/11
·2008年深圳市二级市场年度报告 09/02/11
·央视到底跟谁有仇? 09/02/11
·厕所福利 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