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亚洲的未来

  扩大内需

  许多亚洲国家最近宣布了规模庞大的政府开支计划,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计划最为雄心勃勃。亚洲是一个有巨大基础设施需求的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规模小一些的越南,也是如此。对于印度来说,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极为重要,但信贷紧缩和地方政府资金不足可能会导致建设工作停顿。各国政府应该更积极地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以便通过更快的城市化发展、迫切需求的生产力提高以及开支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

  亚洲庞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形成,我们预计,在今后10年里,其数量的增长会超过8亿人。该地区的政策制定者现在就应该加倍努力,去释放这一庞大群体的消费能力。以中国为例,其个人消费额仅占GDP的35%,而美国则占到GDP的70%以上。提高社会服务支出、财产权自由化和更广泛地提供消费信贷等拉动消费的措施,将加速中国走向可持续增长之路。

  加速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在过去7年中,亚洲内部的贸易增长速度比其与欧美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了75%。事实上,与西方的贸易现在只相当于亚洲内部贸易的一半。不过,这种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在西方市场达到顶峰的全球供应链在亚洲的延伸和扩展。拥有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人口的亚洲各经济体必须开始将彼此作为最终市场,而不只是主要充当全球供应链的环节。

  在多哈回合自由贸易谈判陷入停滞的情况下,亚洲国家表现出对新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协议的兴趣。在东盟(ASEAN)10个成员国以及中日韩3国之间,已经达成了70多份此类自由贸易协议,而更多的协议正在谈判中。但是,与整个地区范围的协议相比,这种双边协议对于贸易流的影响要小的多。亚洲在地区性贸易自由化方面的进展速度太慢,重新推动达成多边解决方案的进程势在必行。该地区庞大的基础设施需求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者群体,为亚洲资本提供了充足的投资机会。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去开发亚洲的储蓄以及分配给主权财富基金类投资的储备金,以便用于亚洲境内。

  加强各国本土和亚洲地区金融市场

  自从1997年以来,亚洲的金融市场进步显著,但是,如果要在未来5年内为该地区的发展不断提供支持,它们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在深化各国本土和亚洲地区资本市场方面,亚洲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是,该地区应该以审慎的方式发展,避免出现那些已经搅乱西方市场的过度行为。养老金改革将为国内投资提供更多的本土长期资金。亚洲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制定适当的消费融资信贷法规,并建立基础设施(比如信贷管理局),以确保新兴的消费阶层能够更多地但却审慎地花钱消费。该地区还将受益于采用反周期金融安全措施,如动态准备金(要求银行为应对未来的不良贷款未雨绸缪建立储备)和动态资本充足率(在繁荣时期提高资本要求,在困难时期降低资本要求)。

  仅有这些努力还不够。去年10月,当亚洲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峰会时,多个亚洲国家呼吁建立新的地区性金融机构以促进发展和稳定。泰国敦促建立亚洲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划筹资3500亿美元。菲律宾和韩国的领导人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并敦促放宽货币互换安排。这些想法都值得研究。

  从短期看,亚洲更有可能在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方面达成一致。这些措施包括积极发展地区性债券市场、整合股票交易所,以及为了提高地区监管机构之间的一致性并改进其方法建立额外的机制。

  这些解决方案中的每一项都意味着要有协调行动的能力,而协调行动是亚洲国家一直以来所回避的。被广为接受的理念是,亚洲各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多样性太明显,很难以有实际意义的方式统一政策。欧洲式的合作不大可能成为一个现实的目标。尽管如此,目前的全球金融问题为该地区的领导人提供了齐心协力的独特时机。亚洲并不是危机的发源,但可以为危机的长期解决指明道路。

相关文章

·熊市问道【二】:金融危机背后 09/01/12

·金融危机与亚洲的未来 09/01/12

·潘石屹:2009内地楼市将更差 09/01/12

·观点一周评述:全行业亏损的可能性 09/01/11

·中国——外资银行的避难所 09/01/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