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城市需求进行细分,很多人都在关注中产阶级会怎样,决定发达国家城市发展阶段最多的因素不是金字塔的顶端,而是中间阶段。有人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到2010年要占6000万户,英国大概只有6000万人,所以这将是细分过程中形成的巨大需求,这就对城市形态提出了新要求。
从消费本身来看,如果只看住宅,它也是从实物消费转向体验、投资消费。欧美城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以后,特别是房地产当中所谓的定制和量身定做的发展越来越多。一方面是量很大,又一方面在细分,同时大家的需求又不同,就出现了明显的矛盾。
这些矛盾如果再结合中国的发展,国外的学者就开始对住宅和不动产概念进行重新认识,倒不一定是颠覆不动产。因为不动产是资产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个人资产来讲也是这样。房地产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增值空间?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地段、土地价格不断升值。土地价格为什么升值?就是有大量人口涌入,表现出了城市土地的有限性。有很多人提出如果能够让几多的人既能够得到增值,又能够把土地有限或者不可再生的矛盾进行研究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科技手段让不动产在某中意义上动起来。美国的次债也是金融不动产和房地产不动产概念的结合。以前的不动产因为有价值就是因为地。现在的科技手段有很多办法可以让它动起来,接下来因为经济全球化会推动全球范围内,不只是中国,很多不同的人,不管有多大的技能和资产在全球的流动,这样也促进了大家对住宅和不动产的新理解。因为使用它的人在动起来。
在人的一生当中也处在不同阶段,比如刚刚结婚要生孩子时的住宅需求,一直到中年、老年的住宅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同几种方式、一个地方、一种空间满足不同住宅变化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客观上也促进了动的形成和需要。体现在建筑产品上,比如建筑以转动的方式,这个例子就是以建筑的方式解决原来建筑是不动的概念。可以说在节省能源、争取日照等方面开始提出要求。一个房子可以旋转的话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日照和朝向需求,在转动过程当中还可能有节能等等一系列效果。美国有很多人也在进行研究,让风能推动房子转动,解决节能、日照、朝向、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就是把集装箱做成移动的住宅,我以前在纽约住,我可以把房子运到北京,这样就解决了房子动的问题,但是还是依然要解决支撑结构等问题。这个东西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移动房子,就像变成了抽屉一样,每个客户拥有不同的抽屉,抽屉的大小和抽屉里的内容完全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现在我们生产一个住宅产品就可以更灵活,提供市场的有效需求。在这方面,现在的技术已经提供了可能性。只是说在介入不动产层面的概念限制没有进行放大。如果放大,我相信在需求和细分的推动下会出现一种新的概念。
在住宅之后大家还会提出城市会怎样发展?像中国这样一个地方,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是非常匮乏有限的,在中东,与其把一个城市建在沙漠当中还不如建在海上,城市建筑之间需要私密性的隔离,于是就可以利用海水。这就使城市的发展空间和自然环境达到了更好的结合。这是在它的建造过程当中取得了和谐发展,使城市和环境进行有机的统一。比如我们在上海松江做过一个酒店,它是利用了当地的一个废坑,从环境来讲它可能是持续破坏,还不如变废为宝,下面建一个公园,上面建酒店,这样使城市资源被充分的利用。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这样的酒店,但是可以使它成为特色酒店,以不同的办法满足不同人的细分需求,同时也跟每个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想法,一个是不动与不动做好;一个是在动的过程当中寻找更为符合当地特点的机会。谢谢大家!
·草原精英对话:从房地产角度看区域经济与城市价值发现 08/09/07
·王永平:呼和浩特商业地产模式探讨 08/09/07
·陶滔:城市发展中的人居环境建设 08/09/07
·孙飞:中国房地产金融的组合模式与路径优化 08/09/07
·高志:呼和浩特未来的竞争与变化 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