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絮语 | 回归商业的根本

观点网

2016-11-13 09:07

  • 这些年,大家都在为“流量”而流量,为“粉丝”而粉丝,似乎有意无意忽略商业的根本。

    过往这几年,国内电商横扫实体店,很多实体零售商深感被动。但是,最近风向似乎在变,业内认为前几年电商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依赖低成本的快递劳力,然而,廉价的物流人工成本很快就会过去,真正的实体店只要敢于坚持,并勇于改变,业态细分好,服务做得好,或许可以应证张近东所言“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一定不会远”。

    生意的本质是买与卖,无论交易的载体发生什么改变;商业的本质是流通,无论是人还是物,透过流通形成交易,提供人的基本需求及满足更高的品质要求。这些年,大家都在为“流量”而流量,为“粉丝”而粉丝,似乎有意无意忽略商业的根本。

    既然已经发现,我们不妨回归商业的本身来看看。漂洋过海的远处我们暂且不提,身边最近的当然是以商业著称的香港,我们不妨可以深度一探。

    地铁上盖物业的始祖之一恒隆地产,是否可以回答小小中环为什么可以聚集庞大财富?

    一个海港城,为什么可以做到四十年依旧如新、依旧繁华?

    一个兰桂坊,不就是几条非常拥挤的街道么,又何以名扬全世界?

    太古,一个古老的英资企业坚守在香港,发展出无数地标商用、住宅物业…..

    上述这些港企在过去十余年已经把业务延伸到内地,并成为国内商业发展商及运营商对标的主要对象。

    在调查2016年度中国商业地产TOP100的时候,我们发现国内商业发展商已有不少发展得比较优秀,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而更多企业正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无论是从定位、建筑设计规划到适合消费者的业态布局乃至资本策略,都面临巨大挑战。

    挑战是必须面对的,只是如何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已。

    面对不确定、黑天鹅随时可能出现的2017年,至少可以做到去掉浮躁,回归商业的本质,踏踏实实为企业挣到长期生存下去的每一分利润、每一份品牌竞争力。

     

    *注:11月22日活动为增加环节,一对一邀请参加。

    审校:劳蓉蓉

    致信编辑 打印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观点商业年会

    2016商业年会商业报道